唯有這光束是永恒的(1 / 3)

唯有這光束是永恒的

在中央電視台《岩鬆看美國》的專題片中,第一次看到這座建築。那是波士頓一處迷人的所在。鐵藝的雕花座椅,優雅地散落在庭院內長長的回廊中。角落裏一些讀書的人,被天井瀉下的陽光溫暖著。知道這一期節目是在女兒協助下拍攝的,那時候她已經供職於美國PBS電視台。於是疑惑,為什麼我在波士頓住了那麼久,卻從不曾走進這寧靜而又美麗的花園。記得第一次訪問美國,華盛頓“國際訪問者計劃”的項目官員就為我安排了參觀美國國會圖書館。輕輕走過布滿書籍的閱讀大廳,感受著從窗外流瀉進來的溫暖的光。那種棕紅的色調至今記憶猶新,甚至那曾經的話語也仍在耳畔。然後流連於美國各個圖書館,尤其對大學圖書館的拜望。記得先後參觀過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弗吉尼亞大學、摩根大學、愛荷華大學以及新墨西哥大學的圖書館,後來,很多年後在女兒的畢業典禮期間,又流連於她曾經工作過的伯頓大學圖書館。

但是,為什麼偏偏就沒有進過波士頓的公共圖書館?於是這項目被列入我們2010年訪美的計劃中。女兒帶我們前往優雅而時尚的紐堡街。想不到轉過彎來,就看到了那座氣勢恢弘的波士頓圖書館,而這時已經是很冷的冬季了。這座富麗堂皇的圖書館,始建於遙遠的1887年。其間經過漫長的設計與建造,直到1895年才最終完工。這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宮殿風格的建築物,所以從內庭院的回廊看過去,更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而那個時期波士頓幾乎所有的建築,都不同程度地有著意大利宮廷建築的影子。無論古羅馬式的巍峨城堡,還是威尼斯式的華麗殿堂,都會被些美國新富的巨賈們垂青崇尚,亦會將那種典雅奢華的建築理念,毫無顧忌地融進他們自己的房舍中。自然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也順理成章地,在經曆了漫漫八年的艱苦卓絕後,便翻版了一座氣勢宏偉的意大利古建築。那是由精美木材和白色大理石完美結合的一個壯麗的奇跡。當圖書館落成時所帶給波士頓人的驚喜和歡樂可想而知。而那個年代在波士頓不大的城區內,如此大氣磅礴的建築確屬鳳毛麟角。

我們在紐堡大街看到的隻是圖書館的東側。圓拱形的玻璃窗外一排排屏風一般的高樹。寒冷中留下的惟有枯枝在風中不停搖曳,卻也能想象那人間四月的早春時節,在閱覽室讀書的人會偶爾抬起頭來,望著遠方,便會望到窗外的滿目青綠……

是的,這時的波士頓已華燈初上。黑夜中滿天星鬥,城市裏火樹銀花。那時候盡管人們已走出聖誕的歡愉,卻仍舊滿懷著對新年的激情。於是歡歌笑語,腳步匆匆,瑟縮中仿佛有著過不完的假期。站在圖書館的台基上,女兒說,建造這座宏偉的圖書館時,還沒有對麵那座望不見頂的漢考克塔。於是我們盡力揚起脖頸,看漢考克塔那一路向上閃爍的窗中燈火。而此刻它卻像一把插入黑夜的尖刀,想要把蒼穹刺破。女兒說,這是貝聿銘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是他向河對岸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致敬之作。就是說,你看到了這座六十層的高塔就意味著。你已經來到了波士頓。但,女兒看著黑夜中瑟瑟的我,你喜歡的這座圖書館卻始終不曾成為波士頓的標誌性建築,它隻是以它送達知識的功能,讓波士頓人生活在了一種靜謐的精神家園中。正麵台基上兩座女神的雕像,恪盡職守地鎮守在圖書館大門的兩側。黑夜中盡管看不清她們的容顏,但那氣若長虹的莊嚴之美,卻還是能依稀的感受得到。雕像的基座上分別鐫刻著科學家和藝術家不朽的名字。左麵的科學女神手托圓球,以此證明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而右側女神手持調色板和畫筆,顯然是她將靈感給予了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這兩座大型雕塑出自波士頓藝術家貝拉?普拉特之手,它們於1912年被安放在圖書館門前。然後跟隨女兒通過安檢。這已經成為“9?11”後美國各大城市公共設施的例行檢查。進門後赫然一派輝煌景象。仿佛置身於古羅馬氣象萬千的豪華宮殿,而傳奇中的愷撒、安東尼以及妖嬈的埃及女王,似乎就在我們身邊獻演著他們的慷慨悲歌。所以有一種被眩惑的感覺,好像不是在參觀圖書館,而是流連於一座古老而宏大的曆史建築。這座被稱之為麥克吉姆大廈的建築,其典雅含蓄的風格曆經流年逝水,卻無論外在的魅力、精美的細節,都至今如故。低而開闊的入口大廳呈典型的古羅馬風格。天花板的圓頂上覆蓋著意大利的馬賽克石。平滑的地板由白色格魯吉亞大理石鋪就,中間走道上竟鑲嵌著銅製的十二生肖圖案,讓我們恍惚回到華夏大地。迎麵樓梯的頂部是一個壯美的凱旋門。那也是古羅馬時代最時髦的建築。凱旋門通常用於炫耀帝國強盛的力量,抑或昭彰帝王所贏得的偉大勝利。然而圖書館並不曾有戰爭,或者這裏的凱旋門僅僅是為了紀念這座建築的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