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和Lee的“博物館”(1 / 2)

愷和Lee的“博物館”

汽車行駛在飛速流轉的穆赫蘭彎道上。這條古老的公路建成於1924年,沿聖莫尼卡山脈的山脊高低盤旋。盤桓而上,便將洛杉磯遠遠甩在山外。而在驚險刺激的急轉彎中,山色變得越來越美,恍若人間仙境。風景如此秀美還因為林中那些美麗的房子。幾乎每一幢都美輪美奐,並以它獨特的方式融入自然。於是自然的美又有了神奇的轉化,而我真正喜歡的,其實還是這些融入了人文因素的景觀。

南希開始為我們介紹Lee和愷。她說我們要去的是一個同性戀家庭。Lee是南希大學時代的校友和朋友,一位非常優秀的兒科醫生。於是很多好萊演員或製作人員的孩子,都是Lee的診所中的小病人。或者就因為Lee性格中的溫婉以及近乎於女性的親和,才會讓他對孩子們格外親近。Lee還很多次前往非洲,救助那裏缺醫少藥的孩子。而他眼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繼續幫助那些非洲的孩子們。

而愷,從德國移居到美國,便找到了Lee這個滿懷愛心的男人,從此他們不離不棄,演繹著平靜而又傳奇的美麗人生。愷一副陽剛氣派,高高大大,很漂亮也很溫和。他做得一手絕佳菜肴,於是經常被洛杉磯各名牌酒店聘請。南希說,昨晚愷就打來電話,問我們喜歡吃什麼,又有什麼忌口的,足見愷的細心與周到。在西方,廚師屬於藝術家範疇,而愷,就是用藝術的感覺和品位,為我們烹製午餐的。

Lee和愷的房子在好萊塢山的高處。要駛過漫長的盤山道才能到達。這條通向頂峰的山路十分狹窄,一些轉彎處要停下來,甚至退後,才能小心翼翼地錯過對麵駛來的車。不過山路上開車的人都非常友善,或者因為住在這裏或來到這裏的人,大都屬於同一階層。於是某種默契和寬容,其中既包含了金錢和富有,亦包含了對藝術的崇尚與追求。

好萊塢的名稱來自於禁酒主義者。那也是好萊塢崛起的標誌。1887年禁酒主義者哈維?亨德森?威爾科克斯帶著他的妻子,在洛杉磯郊區建起了一個禁酒的基督教社區,取名好萊塢。然而在後來的幾十年中,電影產業以及隨之而來的腐敗墮落之風竟也在此“安家落戶”,進而取代了威爾科克斯夫婦的禁酒“烏托邦”。自此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看準了電影業的無限潛力,開始將大把大把的金錢投進好萊塢。於是好萊塢一如海上噴薄而出的太陽,從此光照了整個洛杉磯,整個美國,甚至整個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Lee聞聲而出,和我們每個人熱烈擁抱,然後便興奮地帶我們穿過他家的庭院。進門處一個小小的庭院,擺滿了各種盆栽植物。轉彎抹角地走進這座灑滿陽光的林中別墅,便見到了正在廚房裏操作的愷,他高舉著手裏的鍋和食物迎接了我們。很明亮的客廳,亦很明亮的廚房和餐廳。愷坐在他的操作台前,為我們烹製了咖啡和甜點。很舒適的一種感覺,房屋的主人也明媚燦爛。那種一望而知很美好和諧的家庭關係。男人們竟也能營造出如此溫馨的氛圍。

Lee帶我們參觀所有的房間。他情不自禁地講述著房子裏的每一處細節。到處的一塵不染,又到處的高科技。很現代的家具,有點冰冷的鉛灰色調,伴之以愷喜歡的那種抽象的攝影藝術。

Lee說,他們十年前買下了這棟山崖邊的房子,當時的價格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語。但那時的房子簡陋破舊,平庸得沒有任何品位。但Lee和愷還是看中了房子的地理位置,看中了房屋周邊那疊翠的層林。十年間,他們將裏一點點裝飾出來,變成了今天這般的典雅和時尚。而這座房舍所以能舊貌換新顏,Lee說,全有賴於愷的不懈追求。

愷對房子的格調毫不含糊,就如同他對食物的精益求精。Lee讚美愷時的那種情不自禁,讓人覺得他們的感情真是很美好。是的,這房子的設計和施工都是愷完成的。愷並且喜歡收藏攝影藝術品。於是在家中所有的牆壁上,都能看到愷情之所至的收藏。這些作品或大或小,或寫實或虛幻,可謂五光十色,斑斕多彩。以至於穿過那道懸滿照片的走廊,就仿佛參觀了一個攝影藝術展。Lee說愷收藏的照片之多,以至於要寄存到專設的儲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