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巴黎的靈魂在閃閃發光(1 / 3)

那是巴黎的靈魂在閃閃發光

如果說我曾經景仰貝聿銘的建築藝術,那麼到了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才真正意識到了什麼是天才。當我們置身於那偉大的當代建築藝術的傑作之中,另一份讓我們感到無比驕傲自豪的,便是,創造了那一份偉大的貝聿銘是我們炎黃的子孫。於是走在法國皇帝的宮殿中,便也有了一種自信的步履,仿佛盧浮宮不單單是法國的輝煌遺產,也是我們中國的不朽財富。其實很早以前我就開始迷戀於貝聿銘的建築藝術。1994年在華盛頓訪問期間參觀國會大廈對麵的史密斯?索尼亞博物館時,由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就已經落成。於是“東館”便意味了貝聿銘,也標誌了貝聿銘在現代建築設計中那充滿了個性化色彩的創造。

後來十六歲的女兒去美國讀中學。臨行前我們特意在新華書店買到的那本書,也是關於貝聿銘的。於是女兒帶著貝聿銘的書上路。不久後初到波士頓的女兒便發來了電子郵件,興奮地告訴我,她在波士頓看到了貝聿銘設計的肯尼迪紀念堂,她說那座建築真是棒極了。為此她愛上了波士頓這座城市,她說那是她的城市。後來女兒在信中反複提到貝聿銘,因為貝聿銘的家也在麻省,他在麻省的作品也是最多的。

而我們來到了盧浮宮。

這一次我們是真的站在了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傾聽貝聿銘那熱情的鳴奏。

那是怎樣真切的一種感受,那麼近的,就仿佛是置身於貝聿銘大膽的創作想象中,置身於由透明玻璃描繪的千言萬語中。

大盧浮宮是歐洲最壯麗的宮殿之一。它的建造起源於十三世紀初葉。後幾經擴建,直到路易十四時代才最終完成了它的整體麵貌,而這時已經進入十七世紀了。據說初期的盧浮城堡僅僅是為了抵禦外族的侵略,而那時的法國國王更願意住在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那時候西岱島才是巴黎真正的中心,也是集市和貿易最繁盛的地區,所以著名的巴黎聖母院也建在這個島上。於是塞納河右岸的盧浮城堡成為了國庫,用於存放大量皇室檔案。後來因為十四世紀的查理五世突然對那些檔案發生了興趣,他便將寢室從西岱島搬到了右岸的這座城堡中,為後來盧浮宮成為真正的皇宮奠定了基礎。但這還不是查理五世最偉大的功績,這位法國曆史上的賢明之君更為重要的功績是,他將城堡改建成為了一座宏偉的皇家圖書館。這是查理五世真正的明智之舉,是他的這一雄才大略界定了這座建築在曆史中的位置——盧浮宮不應該是一座單純的皇宮,與之世代相伴的,將永遠是偉大的知識和藝術。這才是盧浮宮真正的價值。

後來舊的城堡不幸被毀,代之而起的是佛朗索瓦一世文藝複興風格的皇宮。幸運的是,這位佛朗索瓦一世也堅持了盧浮宮的品質。據說他在開始修建這座皇宮的同時,就開始了對藝術品的瘋狂收集和掠奪。接下來盧浮宮被不停地擴建,直到太陽王路易十四將王朝搬到了他為自己精心設計的那座輝煌無比的郊外凡爾賽宮。自那時起,盧浮宮的藝術品已經開始了定期展出。後來當這座被皇帝廢黜的宮殿慢慢損毀,幾近被遺棄的時刻,是拿破侖英勇地站了出來收拾殘局。他盡管稱帝,但卻不喜歡波旁王朝的那些皇宮,以至於他甚至沒有在路易家族的凡爾賽宮住過一天。於是他下令恢複了盧浮宮被無限期拖延的施工。僅僅在位十年,拿破侖就將盧浮宮修建成了今天的蔚為大觀。不過後來的盧浮宮並沒有成為博物館,而隻是一座擁有悠久曆史的皇宮建築,並且這裏還曾駐紮過法國政府的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