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移動+社會化,你就能把握未來(3)(2 / 3)

SNS悖論中的未來

看起來一切都很美。但目前國內大部分SNS尚處在拓展用戶、跑馬圈地階段。然而,門戶網站參與進來了,更多的競爭者參與進來了,在拚命防止用戶“水土流失”的同時,SNS的經營者們還不得不麵臨一個讓他們最為頭疼的問題—盈利模式。

“SNS要盈利,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網絡廣告,二是基於用戶關係數據的精準營銷,三是將用戶平台與其他應用結合起來,比如遊戲、電子商務。但你會發現,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廣告。”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彤說。

Hey Space視聆通集團總裁孫政權認為:“純粹的SNS沒法生存下去,它必須增加一些垂直性的應用,包括視頻、音樂、遊戲,包括更加個性化的服務。SNS是一個免費的平台,基於這一平台創造價值內容,才可以確保SNS長期運作下去。”

開心網靠小遊戲火了一把,下一個開心網會是誰?SNS需要人氣,可人吸引過來了,又如何留住?留下來之後還要產生效益,難道一直靠搶車位、買賣好友之類的遊戲?Hey Space旗下的169.net是靠互動視頻打造中國第一互動視頻社區。雅虎則推出了名為“關係”的服務,將SNS與電子商務、生活服務聯係在一起。校內網則扛起了校園招聘的大旗,以盤活學生類用戶資源。

Facebook 開放了API(應用程序接口)之後,吸引了成千上萬個第三方開發者競相開發應用。通過開放平台,Facebook 獲得了增長,開發者也獲得了利益。受此影響和啟發,國內的SNS平台也相繼對外開放。穀歌中國在北京高調宣布結盟天涯、Myspace中國、天際網、豆瓣、校內網、一起網、海內網等10家中國社區網站,這些網站將共享穀歌引導開發的Open social開放式平台標準。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導致一個新的產業鏈條形成。應用開發者借助平台獲得發展機遇,而SNS則因為應用的開發獲得更多的用戶和更強的黏性,並且可以從第三方開發者那裏獲得利潤分成。

業內人士表示,在眾多的可能與實踐中,SNS與電子商務結合是最值得期待的一種結果。電子商務需要客戶,而SNS有著無數的潛在客戶。在平台開放的前提下,SNS與電子商務平台實現對接,雙方互惠互利。

可以想見的一個商業場景是:企業成為一個APP開放商,開發出包含自己產品信息並大受歡迎的應用,通過開放的API放置在具有龐大用戶數量的SNS平台上,這種應用通過關係營銷、口碑的力量得到傳播,每一個用戶都有可能影響其他用戶,或者促成購買,或者在用戶的頭腦中留下品牌烙印。

網絡營銷的6大關鍵

文/閆芬 黃昱

營銷 網絡 新浪 媒體 互聯網

依托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網絡平台,積極開展網絡營銷活動成為時下眾多企業傳播品牌聲音的藍海戰略。然而,當冠名權、窗口、條幅等廣告投放方式無法滿足企業對媒介ROI的要求,如何針對企業的性質與產品特性,借助自己的媒介優勢將品牌信息潛移默化地植入消費者的心中,就成為眾多網絡媒體不得不麵對的新課題。

2009年12月,新浪策劃了一次全新的線上營銷活動--“超級新動”。從IMPACT影響力營銷的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超級新動”以其簡單的活動方式滿足了用戶的物質與情感需求,激發了用戶的參與熱情,取得了良好的客戶品牌及產品深度植入的效果。

互動性是網絡營銷的“立足點”

“相對於那些大獎來說,雖然這隻是一個小小的獎品,但我很開心。我要把我的祝福寫在上麵,寄給我遠在他鄉的朋友。”網友“奶茶”在“郵政禮新動活動”中獲得中國郵政明信片賀卡兌換券後如是說。

“超級新動”通過極富吸引力和轟動性的“樂新動”、“禮新動”、“情新動”三大主題活動吸引網友的目光,並將其卷入其中。、相關數據表明,在活動期間有關“超級新動”話題的微博高達2.8萬條,用戶發表獲獎感言近6萬條。這些渠道留言不僅增強了用戶、客戶、新浪之間的互動,還滿足了用戶對新浪的情感訴求。

事實上,新浪通過此次活動獲得了巨大的隱性收益:在用戶中挖掘了一批樂於參與互動活動的用戶,提高了新浪在用戶心中互動性強的形象。挖掘和利用“活動達人”是提高新浪互動活動參與度的人氣支撐,而互動性強的形象將促使用戶主觀上更願意參與新浪的互動活動,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用戶黏性是媒體價值的“放大鏡”

品牌黏性是基於顧客對產品的好感而培養的一種忠誠度,這一直是品牌關注的重中之重,因為維護一個消費者忠誠的營銷費用,遠比吸引一個新的消費者要低得多,而顧客忠誠度正是企業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擁有高度用戶黏性的網站,將對企業品牌黏性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