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最佳實踐:創建學習型組織(1)(3 / 3)

當然也有值得推敲的問題:

這是否就意味著一種單純性的共同(集體)記憶?

它是否具有一種純粹的共同頭腦?當引入首席執行官或高級管理手段時,它又如何去成功應對?

知識是如何被恢複、改進和運用的?

新的實體是如何有效運作的?

組織是如何成功或失敗的?怎樣才能提高它的能力?

組織是複雜的實體,比它們單個成員的總和還要複雜的多。我們還不完全清楚人類是如何學習的,大腦是如何控製、協調、結合各個部分的,而正是這些形成了一個健康成長、充滿生機的個體。一些學者認為,組織應當單一、完整、有創造力,是類似人一樣的學習實體。

然而,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智力、體格、情感、社交和意誌等人性的多樣化。一個沒有明顯缺陷的個體在某一領域裏的表現比一般人優秀得多。同樣道理,組織也要學習,如果它們想變得比別的組織更好的話,那就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彌補自身的缺陷,直麵現實。

無論組織是否成為學習型組織,學習總是存在的。一般組織與學習型組織的差異隻是程度上的不同。

“學習子係統”是針對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學習而言的,重點是組織的學習和各種組織學習技能。

學習的各個層次

在學習型組織中有三個層次的學習。每一層次都可以用兩種方式加以區分,用數字或特征。此外,這三個層次都源於一種分級係統,所以沒有小組或團隊的學習就沒有組織的學習,同樣,若無個體的學習,也就沒有小組或團隊的學習。組織學習意味著學習在各個層次隨時發生著。

個體學習是以技術為基礎的學習,通過學習使個體的技能、洞察力、知識、態度及價值觀發生變化。Peter Jarvis(1987)認為學習是一種有著豐富內涵的社交過程,包含人際互動。總之,個體學習著眼於個體的改變。

小組或團隊學習則著重於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是個體學習和技能、理解力、價值觀、自我評估、動機、情感、情展和個性的綜合。它意味著一種小組獨有,個體無法與之相比的優勢。

組織學習意味著通過不斷改進,來完善組織的知識,促進組織的生產能力。它在兩個基本麵上與個體、小組或團隊學習不同。

首先,組織學習以其成員一體化的洞察力、知識和心智模式存在。其次,它構建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以使知識得以延續。如果說個體學習是社會性的,那麼組織的學習則更加具有社會性,比個體、小組或團隊學習更加複雜,困難。

組織學習與小組或團隊學習的不同在於所處層次的不同。在小組或團隊學習中,所有的個體必須都在學習。個體和小組必須每時每刻學習嗎?對個人來說,學習的強度和頻率會有所不同,但是固有的思維定勢是促使不斷學習的持久內因。

學習的類型

學習類型與個體、小組或組織層次的學習質量有關,有很多學習類型和方式,對於學習型組織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每一種類型都獨具特色,但不同類型之間也常常相互交叉,相互補充。因此,一個學習事件可以有多種學習類型。例如,行動學習可以分成適應型和預測型。

預測、適應、創造類型的學習描述了學習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時候與行動相結合。

預測型學習是一種從對未來的期望中獲取知識的過程(一種遠景-行動-反思方法),是一種先於行動實施的學習。適應型學習則是從行動和思考中習得,也就是說,是一種存在於行動中的學習,Schon(1990)稱之為在行動中求知,在行動中思考。而創造型學習則是一種在考慮、分析或創造中求知的學習。它避免了傳統方法對短期事件的關注,而著眼於未來的學習和創造。

“單環”和“雙環”學習,再學習和轉化學習的不同之處在於對行動的思考程度。所有這些學習的類型都很重要,在組織中都有其應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