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方法的另一個特色是隱喻的使用。我們在日常用語中頻繁地使用著隱喻,但是經常是無意識的,不清楚它的內在力量。對一些含糊或陌生的現象進行抽象化,在人腦中形成生動的圖像,這樣可以使信息具有很強的可記性。隱喻能使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並且幫助人們理解事物(Oswick and Grant,1996)。Marshak(1993)認為,隱喻在人們試圖分析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觀點時,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好的方法選擇。
隱喻的使用使信息具有很強的可記憶性,因為即使它不以圖畫的形式出現,它本身也是簡潔明了的。重要的是,員工們都能看懂圖中使用的隱喻,所以溝通者喜歡利用組織中的“創作團隊”來協助表達那些將要傳遞給員工的概念。
Brink(1993)指出,隱喻比理性的分析講解更加為人熟悉和接受。正因為如此,它能鼓勵人們多聽,鼓勵員工多多交流,因為這種方法看起來很有創造性,並且能激發思考和行動。Broussine and Vince(1996)也指出,隱喻能促進投入,而投入能促進變革。
促進交流和對話被認為是變革中的一個主要部分(Champy,1997;Duck,1993)。
事實上,Ford and Ford(1995)已經指出交流溝通不是一種隻用於變革過程的手段。
變革是一種出現在交流溝通過程中的現象!
在變革過程中,為了減少不確定性,管理人員給事物貼上標識(告知下屬什麼是什麼),對事物進行隱喻(告知下屬事物可以變成什麼樣子),寫上文字(告知下屬什麼是可以接受的)(Czarniawska‐Joerges,1990)。換句話說,管理人員要讓組織中的其他人員確切地知道該做什麼。Bennis(1984)發現,成功的領導者,他們身上的一個共同點是他們有能力駕馭各種不同事物的含義,並用隱喻來闡明他們的觀點。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者在變革過程中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去幫助管理層創造一種能達成共識的體係。這種體係有助於實現組織要求的行為。通常,這種工作需要有新思維和觀點(Reger,Mullane,Gustafson and DeMarie,1994)。
在組織變革過程中,人們認為隱喻有四種功能:遷移,促進,指導實踐和引導實驗。所以,隱喻是圖示計劃一個組成部分。
圖示方法可以說明正在發生的一切,正在被改變的一切和正在努力實現的一切。
所有員工將會很清楚組織對他們的期待和要求的變化。他們的選擇也是非常清楚的。
圖示方法不是組織變革中溝通的惟一方式,也不是別的溝通形式的替代物。但是,圖示方法被認為為組織的變革作出了貢獻,而且如果運用恰當,圖示方法將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價值創造研討會
對失敗的變革的批評之一是,在告知員工變革的緊迫性時工作做得不夠(Kotter,1996)或是為變革所做的準備工作不夠(Armenakis,et al,1993),一線工人“太過放鬆,太過自信,對於犯的錯誤太會找借口”(Larkin and Larkin,1994)。所以,Armenakis,et al,(1993)建議變革應該以多種方式來傳達。
客戶價值研討會(Bennington and Cummane,1997)提供了一種指導市場的方法,並向員工們提供穩定的需求信息,還可以解決前麵提到的問題。這項技術,也被稱為是價值創造研討會的變體(參看Bennington and Cummane,1998),是由價值創造組織開創的。價值創造組織是一家駐墨爾本的谘詢公司。從本質上講,這個過程是“對焦小組”的改進版,但是它更加複雜和具有緊迫性。其中的一個不同點是,員工們出現在組織與客戶們討論的過程中,同時麵對組織的促進者和他們自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員工們必須保持沉默,他們不可以找借口、自衛或是對他們的服務或產品作出評價。他們“隱身”在客戶的身後,不能轉移客戶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