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區認為亂塗亂畫使可視財產貶值,應歸財產管理部門管。並要求一出現亂塗亂畫的跡象,應立即清除以恢複財產原貌。B地區就業機會缺乏,年輕人無事可做,所以亂塗亂畫。因此要求經濟發展部門幫助這些年輕人找到工作。C地區則對這個問題持肯定意見,認為應該給這些“業餘畫家”尋找一個更為積極的方法,如讓年輕人在業餘時間到指定的地區畫畫。
那麼如何才能夠將三個地區的建議結合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首要的一步是建立行動學習小組,由三個地區和其他部分成員參加。根據每一地區提出的方案所可能得到的結果,建立共享資源、信息和共同探討觀點的規則,但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而且隻能擴大原來的問題。要想達到一個共識,需要召開無數次由各個地區代表參加的會議。
一個代表說,“如果我早知道要參加這樣的會議,我敢肯定我不會來。不過我確實得到了很多東西。我學到了與塗畫相關的知識。不止這些,我還學到了很多與合並相關的事項應該如何處理。有些事情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但是除非把它們從我們的經曆中拿走,否則我們無法感覺到它的好處。總之,我猜我們終於了解到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用具體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和方法存在於相關人的記憶中、觀點中和態度中。如果我們互相聽取對方的意見,真誠地希望能夠達到一種共識,我們同時可以獲得很多東西。”
最終合並地區對於亂塗亂畫問題,從三方麵進行解決。由C地區建立起來的可以畫畫的指定地區仍然存在,財產管理部門則派人清除所有地區的亂塗亂畫,而且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並對結果進行密切關注,搜集所有的信息,定期召開會議,以討論反饋,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
零售書店
這個研究是關於一個小組織的,一個需要重組的零售書店。在研究開始的同時,書店所有者也是經營者,訂好了書,雇好了職員,固定好書架,在繁忙的時候幫助收銀員收賬。有三個銷售員幫助老板,要回答客戶的提問和進行銷售活動。書店老板發現收入在減少,但不知如何作出回應。他感到書店應該有一個新形象,可以是一種新型的買賣方式,某一類型的顧客。他觀察了一些其他的商店,但不是很確定是否該這麼做。他感覺和其他職員們一起探討問題,可能會得到一些幫助。
這個小組中有一位MBA學生,作為協助者參與解決這個問題。他闡明了會議的目的——這個組織是否有能力或者說是能改變現狀到何程度,哪些信息是他們所需要的,他們在哪裏可以得到,如何追蹤任何一個變化所會帶來的結果,多久他們見麵一次,什麼時候和怎樣來操作,這些問題構成了前麵幾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成員們必須盡快達成共識。由於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行動都必須經過其他人的同意。他們製定了初始行動計劃,在商店新名單中記載了更為詳實的數據,包括年齡、性別、可能選擇的類型、現有書目、已購書目以及脫銷的要求書目等,如果有可能,商店職員向客戶征詢意見,問他們想要買什麼樣的書。
根據這樣的信息,他們開始調查最近的銷售情況,即買者都是些什麼人,所購書籍的毛利是多少,書籍擺放的位置是否有問題,多久才碰到一個脫銷情況等。接下來是一個漫長的討論:能否在現有客戶量的基礎上擴大銷量,尋找能夠獲得其他客戶的方法,假如這樣,是否會流失一部分原有的客戶。這些人對他們所麵臨的挑戰達成了共識,了解了他們的目標和局限性,同時提供基本信息,以用於發展和更新行動計劃。最終這個活動刺激了銷售人員的潛在活力,也使得店主認識到他的職員比以前更能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