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指環王》的“魔戒”看個人選擇?和道德倫理的角力博弈(1 / 3)

從《指環王》的“魔戒”看個人選擇和道德倫理的角力博弈

文化藝術

作者:吳娟

電影《指環王》(Tolkien,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New York: Delray/ Ballantine Books,2001.)是根據托爾金小說《魔戒》改編而成的。托爾金是全世界最老牌的牛津大學的古英語教授,作品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含量。文學傳統中,經常出現一種“寶物”類敘事,即人類所有的個體都希望祈求能夠得到的寶物或聖物,因為它與神聖和信仰相關聯,具有神奇力量。《指環王》中的“寶物”就是一枚金戒指。不過它被賦予負麵邪惡的力量,所以又叫“魔戒”。與那些常見的寶物主題一樣,誰擁有了它,誰就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同時伴隨著貪婪、占有欲。於是魔戒本身及其對它的爭奪,便會帶給人間流血屠殺、種族滅絕等災難。隻有把這個魔戒從人類社會中銷毀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才能夠重新實現。《指環王》套用了一個很常見的文學主題,它的思想魅力就源於它的寓言式敘事魅力和各種人物在麵對至尊之戒時不同反應之間形成的互文張力。

一、魔戒的墮落者:格倫姆

中土的第二紀,精靈的寶石工匠們在塞利布靈博的帶領下,和薩隆合作鑄造了許多戒指,這些戒指中最重要的一枚在古詩,即魔戒上銘文的出典中有如此記載:三大戒指歸屬天下精靈諸君,七大戒指歸於石廳矮人列王,九枚戒指分屬陽壽可數人類眾王,還有一枚屬於魔都的黑暗之王。“一枚戒指統帥眾戒。”至尊之戒會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力量。

意誌強大者比如阿拉貢,就能擁有控製他人意念行動的能力。而意誌薄弱者,比如格倫姆就隻會把戒指用作隱身和逃避的工具。格倫姆,可憐悲慘,喪家無友,卻一直貪戀著他“寶貝”戒指。說格倫姆是小說中擁有戒指時間最長的生物,而他也是被自己的貪欲摧垮得最為徹底的一個。對托爾金來講,每個人物最為關鍵的一刻是他們受到戒指的誘惑之時。正是那一刻的選擇預定了人物的命運。格倫姆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要遠溯到《指環王》故事開始之前,甚至遠在《霍比特人》故事開始之前,甘道夫講述了那個故事—史密格如何殺了朋友迪亞格爾搶到戒指。就在魔都周圍的荒蠻之地,我們看到了格倫姆因對戒指的貪欲而精神分裂。他不停地自言自語,他的靈魂分裂為二:一半是史密格,在戒指闖人之前的那個霍比特人;另一半是格倫姆,一個一心隻想奪回寶物的怪物。格倫姆和弗羅多合作的唯一原因是,他的兩半(山姆叫作“臭賊和臭鬼”)達成了停戰協定:“哪個都不想讓他們的敵人得到戒指。”(Tolkien, The Two Towers,New York: Delray/ Ballantine Books,2001, p.274)弗羅多也意識到了戒指念頭在格倫姆身上的巨大威力。於是一開始他讓格倫姆向戒指起誓,保證他會做個忠實的向導,(TT, p.250)但不久,在快到魔都的黑暗之門時,格倫姆隻要一想到弗羅多要毀了他的寶貝,就悲傷難扼:“求您別把寶貝帶到他(薩隆)那去!……拿著它,我尊敬的主人,對史密格好點。千萬別讓他拿到了。要不咱們回去吧,去好地方,把它還給可憐的史密格吧……史密格會好好地保管它的;史密格會做好多好多的好事的,特別是為善良的霍比特人。”(TT, p.273)格倫姆的感情爆發使得弗羅多觸到了問題的核心,他向格倫姆描述了他麵臨的丟失自己靈魂的危險。格倫姆向他的寶貝發過了誓。但戒指不隻有助他信守承諾,也會想方設法誘他自己違反諾言。格倫姆是因對戒指力量的無邊貪念以致靈魂淪喪、生活意義消解的最典型的例子。

二、魔戒的受害者:博羅米爾

不僅格倫姆,就連善良有堅定意誌的人也會因力量的誘惑而墮落。托爾金筆下的博羅米爾高貴勇毅、充滿活力,卻對毀掉至尊之戒的計劃迷惑不解。在埃爾隆德召開的會議上,他質問到會的各位為什麼就不能想想戒指“已經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在緊要關頭時就能為我們服務……有了它,自由人民的自由的國王們就一定能打敗敵人……把戒指用作武器吧……戴上它去勝利吧!”(FR, p. 300)博羅米爾是出於善良的目的而想利用戒指。在他看來,為了滿足中土自由人民打敗邪魔薩隆的願望而用戒指根本沒什麼錯。但博羅米爾的想法遭到了埃爾隆德和其他人的反對,埃爾隆德以柏拉圖《理想國》中論辯式的口吻說道:“我們決不能用至尊之戒……它完全是邪惡的使靈魂墮落。”(FR, p.300)

表麵上博羅米爾被勸服了,護戒隊伍一路南行,他也沒再提要用戒指的事。但慢慢地,博羅米爾被利用魔戒拯救崗鐸的誘惑征服了。他悄悄尾隨弗羅多來到阿門·汗附近的森林,力勸弗羅多把戒指帶去崗鐸。然而,他自己的話出賣了自己,他把自己當成一個偉大的戰士,手戴戒指,所有對抗魔都的軍隊都統歸他的摩下。他開始時說戒指可以拯救他的人民,但很快弗羅多就明白了,有一些更自私的動機在作祟。“真不幸它落人了你手中。”博羅米爾說道,“它本可能是我的。它應該是我的。給我!”(FR, p.449)弗羅多隻好戴上戒指隱身逃走。最後博羅米爾還是表現出了他的英雄氣概,為救梅裏和皮平他奮力作戰,傷重彌留之際,他向阿拉貢坦白了一切。戒指的影響是暫時的,不過也可能僅僅是因為博羅米爾和戒指接觸不多而已。博羅米爾無法抵禦能像神一樣隨心所欲的誘惑。對戒指力量的欲念讓他靈魂墮落,讓他竟然誣稱弗羅多是黑暗魔君的可惡同夥。這裏的道德訓誡是顯而易見的:哪怕是勇毅剛強,操尚彌高的人在魔戒麵前也難免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