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找尋貴州話劇的自信與狂放(1 / 3)

找尋貴州話劇的自信與狂放

文化藝術

作者:段麗娜

2013年11月初的夜晚,我睡不著覺發微信。忽然,接到朋友徐曉燕的信息,她告訴我說本月由唐煌導演的《天堂的隔壁是瘋人院》即將在貴陽上演,並要我關注。接著,微信又出現另一朋友、貴陽日報丁濤也告訴這一消息。2013年11月4日,丁濤邀我觀預演,並說這出戲的導演唐煌和我有點聯係。要我去見見他。哦,原來,唐煌是安順人!

帶著這樣的期待,我走進了劇場。

演這出戲的劇場是貴州京劇院的國藝劇院,座落在貴州省會貴陽市中心噴水池旁。10月初,還曾在這觀京劇院候丹梅等藝術家的表演。如今演出話劇,很難想象是什麼味道。演出前大幕打開著,有一白色的走台。台中間放著一個大籠子。顯然,道具簡潔又簡單。離演出不到10分鍾,台上兵分幾路與台下觀眾寒暄交談著,像是久違的隔壁鄰居。這就是劇的出場。這就是《天堂的隔壁是瘋人院》的序幕。

劇中把觀眾帶進夜幕降臨中的瘋人院院長的辦公室。一場由院長親自監督、病人策劃並參與的演出正在進行。吳所、顧忌、咪咪與裏白都被認定為瘋子而生活在瘋人院裏,吳所孤獨而無奈,顧忌膽小而謹慎,咪咪善良而俗氣,裏白心高氣傲而懷才不遇,他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單純而天真。在他們想象的世界裏,不同的人物粉墨登場,演員們荒誕的飛越行動和要擺脫控製,最終回歸到正常人的社會的荒誕,描述了一群受控人的生存狀態,看似離奇不經,卻是情真意切。作品不但對許多現代人類文明社會的通病進行了善意的嘲諷與反思,而且也展示了現代人在物質高度發達麵前所麵臨的諸多選擇與困惑,作品通過對瘋子行徑的描述來展示人精神的空乏與無知,強調人作為社會的主體應該堅持正確信念和尋找精神家園的意蘊。全劇語言現代詼諧,信息量足,導演唐煌運用了大量的貴陽方言,令觀眾在捧腹大笑的同時體味到劇中人物的近距離,引起了相通與共鳴。該劇反映的是許多令人深醒的命題,但卻是通過荒誕喜劇的風格來呈現,但它帶給觀眾的是背後的思考和深思。該劇自2001年上海首演以來,隨即成為海派實驗話劇的經典之作,近十年來無數次被各種劇社院團搬上各地的話劇舞台,深受年輕人們的喜受,並於2009年底推出日文版本演出。首次在貴陽亮相,不但在劇本上進行了重大的修改與調整,豐富了劇本的內涵,而且還推出貴州本土話劇新人,勿庸置疑,給正在改製的貴州演藝界,吹來一股清新之風。

貴陽舞台,不!貴州舞台好長好長時間沒戲!是有過一些來來往往的演唱會和演一兩場的戲劇包括話劇,但更多的時候是空寂。貴州的戲迷們要想看自已本土的戲,恐怕也隻有在夢裏尋覓了。戲,和人的生活究竟有什麼關係?竟會讓這些傻小子們癡迷到放下自已又去找回自已?看完這台戲後,我似乎從中看到些什麼。

貴州要有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貴州呼喚新人,更呼喚願為之傾情奉獻的“瘋子!”

2013年,話劇在中國剛好步入百歲。它雖源於西方,卻早已發展成具有鮮明中華民族色彩的藝術形式。其曆史是中國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曆史,是中國文化不斷吸收、揚棄與更新的過程。不久前,名為《尋找春柳社》的話劇演出曾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注意。該劇講述的是幾位大學生在劇社排戲,想再現100年前的話劇人生活。當他們排不下去陷入困境時,相繼出現了三位各持己見的導演,堅持傳統的、“玩話劇”的和“紙上談兵”的。學生們在每一位導演的言論中尋找出路,雖然最終仍沒能明白到底什麼是話劇的本質與本源精神,但卻依然憑著自己的熱情繼續走著話劇之路。而如今,唐煌導演的《天堂隔壁是瘋人院》受到“貴州話劇百年紀念”的關注時,讓人感到:熱愛話劇的人應該都還在,而對貴州的戲劇生存環境的建立似乎又現一線晨曦。

貴州第一部話劇,便是誕生於達德學校。這與安順有關。1913年,時值達德學校建校十周年,王若飛的舅舅,校長黃齊生為紀念建校,編寫了話劇《維新夢》的劇本,講述了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以身殉國的故事。同為黃齊生編劇的話劇《武訓興學》也在隨後上演。話劇的演員都是達德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在當時,這已算是空前的“壯舉”,一間狹小的私立學校,就這樣將貴州貴陽帶入了中國話劇的曆史開端。

時代的特殊性,讓黃齊生的話劇打上了特殊的烙印和價值。從《維新夢》開始,黃齊生的話劇創作就背上了時代的使命。袁世凱複辟失敗,黃齊生積極配合時局,隨即創作了《恢複共和》的話劇,共演出六天,觀眾多達四萬多人,場場火爆,深入人心。1917年,反對列強侵占中國的《自治鑒》公演,這是貴州首部有女子登台演出的話劇。黃齊生和達德學校書寫了貴州的話劇史的開篇,他們的話劇,又緊緊牽掛著一個民族的命運,牽掛著一個國家的安危。話劇有沒有或多或少地改變曆史命運?很難說,但可以明確的是,它們已深入到曆史的血肉,成為值得被銘記的一部分。期間,成長於達德學校的王若飛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最傑出的領導人之一,是貴州安順永遠的驕傲。而如今,從安順走出的唐煌再次把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