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沙水拍動地詩(1 / 3)

金沙水拍動地詩

本刊特稿

作者:羅鴻

2013年3月21日,一個明媚的春日,永勝縣城還是乍暖還寒,但位於金沙江邊的濤源鎮,已是酷熱難當了。用過早餐,64歲的楊子良叮囑老伴把藥煨好,等他晚上回來喝。之後,他就像往常一樣,戴上草帽、挎上水壺和工作包、騎上摩托車,早早就出門了。

前一天,他和村支書胡宗林在堡子坪解決了幾家農戶的建房用水難題,兩人約好當天一大早要去處理幾件棘手的事。在去堡子坪之前,他還得先去村委會謝副主任家為幾份移民申請表蓋章。

快到中午時,移民指揮部打他的手機,卻始終沒有應答。後來,在通往堡子坪的路邊發現他時,他已躺在地上停止了呼吸,經常相伴的摩托佇立一旁守候著主人。

高山寂靜,江水悲咽,草木愁情……

2007年初,魯地拉水電站拉開建設序幕,這是位於金沙江中遊8個梯級電站中的第7個一等大(一)型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雲電外送的骨幹電源工程之一,也是中國華電集團直接控股開發的最大水電項目,投資213.3億元,庫容17.2億立方米,裝機216萬千瓦,年均發電量99.6億千瓦時。

電站淹沒涉及麗江市永勝縣和大理州賓川縣、鶴慶縣142個村組,需建移民安置點15個、搬遷2.43萬人,其中永勝11個、2.02萬人,分別占73%和83%。濤源移民集鎮,涉及10個村委會、65個村民小組、1.67萬人,規劃建設堡子坪、教場梁子、金江坪3個安置點,東西長5公裏,南北寬1.2公裏,安置1.5萬人,是電站搬遷的頭號工程,也是身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永勝最大的移民搬遷工程。其中堡子坪占地1348.6畝,安置1581戶7139人,濤源鎮政府就搬遷到該地,是頭號中的頭號、重點中的重點工程。移民搬遷一開工,就遇到零零星星、數不勝數的阻工事件。有人坦言:“濤源的移民做好了,永勝的移民就做好了;永勝的移民做好了,金沙江中遊就沒問題了。”

安坪村委會下坪上村,是個有122戶430人的村子。2010年5月,年輕時就任過生產隊長、年過六旬的楊子良,當選為村民組長。說起村民組長,2013年以前,每天隻有1元錢補助,因此被社會上戲稱為“1元錢幹部”。但他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一種責任、信任和榮譽。

2011年3月,永勝縣委、縣政府提出“舉全縣之力推進移民工作”的號召:7月,65支縣直部門移民工作組500多名隊員奔赴濤源開展工作。楊子良所在的村組由縣國土局掛鉤,他負責配合工作組完成全村移民的搬遷安置。

翌年2月,國家發改委核準魯地拉水電站:9月15日,中國華電與雲南省政府簽訂補充協議,華電再拿出5億元用於移民安置,雲南則在2013年4月30日下閘蓄水前,將移民安置完畢,6月底前投產發電。時間緊,任務重,形式嚴峻,但已沒有退路。永勝各級黨委、政府深入調研,加強協調,采取超常規措施,嚴格按照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全力推進房屋建設。

2012年4月30日,楊子良被聘為移民助理員。他原本不會騎摩托,但為了移民工作,年過花甲的他硬是學會了。去年6月,工作進入最繁忙的階段,他買了一輛嶄新的摩托。從下坪上村到堡子坪安置點,雖然隻有3公裏,但由於道路坎坷、坡陡彎急、灰塵彌漫、氣溫又高,騎摩托來回一趟十分辛苦。可從去年9月以來,楊子良天天奔波在這條路上,一天來回要跑好幾趟,晚上10點後回家已成了家常便飯。僅僅半年,摩托車就被他騎壞了。今年春節剛過,他又買來一輛,依然不辭勞苦地奔波在為移民服務的路上。

每天吃過早飯,8點不到,他就帶上幹糧出門了。起初,老百姓對移民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抵觸情緒很大,他就充分發揮熟悉村情、民情和深得民心的優勢,有時帶著駐村的國土局工作組,有時獨自一人騎著摩托不知疲倦地往老百姓家裏跑。不通路的地方,就靠兩條腿走。挨家講政策、作動員、解難題,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很晚才回家,有時就幹脆在老鄉家過夜,可謂曆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他說:“移民工作具有挑戰性,很棘手,有時也很無奈,但隻要正視問題、耐心細致、綜合治理,就能推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