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子豐一拍手掌,大呼道:“對啊,若能使用離間之計,讓這二人內鬥,我冀州之圍立解啊。我與劉虞公孫瓚二人並無交情,如何能使他們內鬥呢?”
“這不必擔心。”郭嘉道:“打敗了青州、徐州二地的黃巾軍之後,公孫瓚實力大增,如果他打下冀州,那麼劉虞必然唇亡齒寒。如果打不下冀州,那麼公孫瓚回頭,就隻能吃掉劉虞,也就是說,無論我們與公孫瓚誰勝誰負,劉虞都難逃一戰。此刻的劉虞,隻能希望我們在與公孫瓚的對戰當中,兩敗俱傷,那麼他一定會出兵剿滅公孫瓚。”
龐子豐仔細的傾聽著從郭嘉嘴裏吐出來的每一個字,亢奮的眼睛洋溢著一道道渴望,投射在郭嘉的臉上。難以抑製的緊張,讓郭嘉都能清晰的聽見他的一呼一吸。
郭嘉繼續說道:“然而事實卻並不會如劉虞所想,如今公孫瓚銳不可當,非我軍一力所能抵擋。一旦冀州歸了公孫瓚,劉虞便再無可以控製局勢的能力,如今對他而言最好的就是,和我們一起,南北形成掎角之勢,夾擊公孫瓚,則公孫瓚必敗無疑。”
“如此甚好啊!太秒了。”龐子豐連連鼓掌,大為佩服,他激動地為郭嘉倒滿了酒,說道:“不知道郭兄以為,我們該派誰過去,說服劉虞與我們聯手呢?”
“賢弟賬下,可有懂的縱橫之術的人才否?”郭嘉笑著問道。
龐子豐連連搖頭:“並無啊,唉。”
“看來也知道我親自去了。”郭嘉長歎道:“此去,我說服劉虞之後,便會歸隱山林,袁紹非能成大事者,次子袁熙,雖然誌慮忠純,但胸無大誌,不足以謀大事。還望賢弟保重。”
龐子豐時知道郭嘉一定會離開袁紹的,但是既然自己選擇了袁熙,他無論如何都要挽留住郭嘉,一旦郭嘉日後投奔了曹操,那曹操將會是他難以克服的障礙。
龐子豐明知故問道:“這是為何呢?郭兄一身才華,豈能屈隱山林,埋沒了一生所學,豈不是天下蒼生的遺憾嗎?袁公四世三公,實力雄踞河北,早晚必能平定天下,郭兄可出將入相,前途無量啊,實在是不應該放棄啊。”
郭嘉連忙搖頭,勸道:“賢弟此言差矣啊,我以為賢弟便是天下英雄,卻為何偏偏看錯了袁紹。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隻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賢弟若想圖大事,就乘早離開袁紹,另謀高處。此次我來幫助解決冀州之圍,實因公孫瓚天怒人怨,不得不除。”
沒想到郭嘉今日對他說的話,居然和史書記載他離開郭嘉時對袁紹賬下的謀士所說之言,竟然完全相同。龐子豐心裏樂開了花,他知道,史書中記載郭嘉在五年後,投奔了曹操,此次讓他離開袁紹,龐子豐還是五年時間,找到機會,收郭嘉與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