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力勸袁紹,以麴義掛帥,可惜袁紹不聽。沒有想到我的建議,與龐兄竟然不謀而合,真是痛快。”郭嘉大喜過望,越發欣賞眼前的這位少年太守。
郭嘉繼續問道:“還未請教龐兄的字呢。”
龐子豐嗬嗬直笑道:“在下今年十九,尚未及冠,因此......”
“哈哈,萬沒有相當,你竟然如此年少。”郭嘉捧腹大笑道:“該稱呼你為賢弟啊,賢弟如此年少,但精通謀略,之前謀取濟城之計,我素有耳聞,果然是不同凡響。”
龐子豐抬頭作思考狀,興致悠生的說道:“郭兄才是真正的大才之人啊,過了下個月,我就正式及冠了,還有請郭兄為我取字啊。”
郭嘉連忙擺手,推卻道:“不可,不可,你我既然兄弟相稱,這取字,萬萬不可由我來取啊。”
龐子豐見郭嘉這般推卻,這才想起來,古人取字,乃是父母師長可取,一時竟然忘了,雖然對於郭嘉,他素來久仰,但一旦與他岔開了輩分,以後再想收他做謀士,就不可了。
“也罷。”龐子豐笑著,權當沒有這事,接著問道:“郭兄從鄴城,不辭辛苦前來見我,莫非有破解之法嗎?還望郭兄教我。”
郭嘉輕輕一笑,眉眼帶笑的盯著龐子豐,問道:“賢弟頗有謀略,遍識天下英雄,莫非並無良策嗎?”
龐子豐將自己先前告知墨渠的連環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郭嘉。
郭嘉聞聽此言,大驚失色,瞬間手裏的筷子都掉落在地,郭嘉的臉上洋溢著驚喜,高興的不知所以大歎道:“我平生隻佩服過兩個才子,一個是荀彧,一個是戲誌才,沒想到賢弟的謀略遠勝這二人啊。真是太令我吃驚了。簡直令我不敢相信,雖然這一套計謀非常大膽,但一旦成功,必定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戰役。”
龐子豐心裏竊喜,這最後的圍城打援的戰術,在我黨解放戰爭中是得到充分運用的。如今自己不過是活學活用,被郭嘉這般讚歎,心裏真是頗有點“愧不敢當”。
龐子豐雖然心裏竊喜,但是表麵上,還是做出極其謙卑的姿態,掩藏笑容,歎息道:“郭兄謬讚了,雕蟲小技而已啊,這個計策雖然巧妙,但奈何,顏良並不會聽從我的安排,他不願意放棄濟城,非要在此空曠之地,與公孫瓚展開騎兵對弈。我手下兵力有限,別說圍城打援,能走到北平,就算不錯了。哪還能分兵,一部分圍城,一部分打援呢。”
郭嘉細想了一切,確實如此,也難怪昨日第一眼見到龐子豐時,他正在樹下哀愁。
“敢問郭兄來之前,想的計策是如何呢?”龐子豐問道。
郭嘉笑道:“我的計策,謀在人心,不如賢弟的謀在用兵啊。”
“唉,我的計策,無法實施,就是失敗的計策,還請郭兄直言。”龐子豐誠懇的問道,麵對目前無法勸說顏良窘境,他也隻能寄希望於郭嘉的神計了。
郭嘉麵露沉思,娓娓而道:“賢弟遍識天下英雄,可之劉虞與公孫瓚之間,早有嫌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