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過多久,李一男也走上了鄭寶用曾經走的道路。在一係列對他而言不算重要的崗位上漂泊了一段時間,最後不得不選擇離開。
有人說,從鄭寶用和李一男身上可以推斷,這兩人的相繼退出,很可能是任正非的故意為之。前期,鄭寶用在公司的地位太高,而且又得人心,因此任正非推出了李一男;而當李一男坐大後,任正非先是引入IPD流程,淡化個人在研發過程中的作用,後又用孫亞芳來節製他。
如果真的如此,我們也不能說任正非做錯了。對於華為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無論是鄭寶用還是李一男,個人的地位都太過突出,很顯然會影響公司的穩定發展。反觀後來居上的孫亞芳,為人平和穩重了很多,而且和任正非配合得也很默契,這才是華為和任正非喜歡的領導人。
內部挖潛
在早期高管人員中,除了鄭寶用和李一男,紀平、費敏和洪天峰三人也曾被當做任正非的接班人。在華為上一屆董事會中,這三人都和任正非並列副董事長一職,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最新一屆董事會中,三人都已經淡出,失去了接班的可能。
以任正非的年齡,最多再幹三到五年,這就意味著除非選擇空降兵,否則他的接班人隻能從現有高層中選拔,時間是不允許再培養新人的。而高層的人選,不外最新一屆,也就是第四屆董事會名單上的人物。
其實,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正非雖然沒有完全退出,但孫亞芳已經算是他的接班人了。隻不過很多人將孫亞芳看做是任正非的代言人,很少考慮孫亞芳作為接班人的問題。如果單從職位上來看,那麼所謂任正非的接班人,就應該是接替他的總裁位置的人。
從董事會名單看,郭平位於孫亞芳之後。郭平是華為元老,在1989年就加入華為,而且還是鄭寶用的介紹人。從能力上來看,他顯然不如鄭寶用和李一男,發展速度也明顯慢了不少。但他無疑是華為的老人,在穩定公司局麵上不成問題。以他這麼多年對華為的貢獻和感情,將華為交到他手中,任正非應該能夠放心。
徐直軍於1993年加入華為,比郭平等人稍晚了幾年。他曆任華為公司無線產品線總裁、戰略與市場體係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公司EVP及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等,現在也是副董事長之一。
徐直軍個性比較鮮明,曝光率也比較高。不過他的個性有點類似鄭寶用,做事絕對,不計小節,缺乏平衡。按照華為內部的評價標準,就是缺乏任正非提倡的“灰度”。2010年9月底,華為管理層正式公示,由丁耘接任徐直軍分管產品與解決方案體係總裁。當時業界以為徐直軍已經被架空,但從新的董事會名單來看,徐直軍還沒有淡出管理團隊。不過從通常的董事會義務來看,徐直軍沒有了具體的分管業務,接班概率也就很小了。
胡厚崑於1990年加入華為,曆任華為公司中國市場部總裁、拉美地區部總裁、全球銷售部總裁、銷售與服務總裁、戰略與市場體係總裁、公司網絡安全委員會主席、美國華為董事長、公司EVP及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等職務,現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胡厚崑和徐直軍一樣,也是在2010年被接替了戰略與市場體係總裁一職。因此,他接班的概率同樣很小。
徐文偉於1991加入華為,曆任公司國際產品行銷及營銷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市場體係總裁、銷售與服務總裁、片區聯席會議總裁、企業業務BG總裁,現為華為董事會成員、企業業務總裁。徐文偉是任正非女兒孟晚舟的丈夫,按照中國文化傳統來推斷,僅此一點就杜絕了徐文偉接班的可能。
剩餘的幾位董事會成員,都屬於年齡較輕、資曆較淺的,就目前來看,都還不具備接班的能力和資曆。
就此而言,在高管中能夠成為接班人的,也就是孫亞芳和郭平兩人。除此之外,就隻能采取空降或者是子女繼承父業了。
但是,按照華為的接班人文化,空降兵基本上是不可能。“華為基本法”關於接班人的說法是:華為公司的接班人是在集體奮鬥中從員工和各級幹部中自然產生的領袖。這就意味著任正非的接班人應該是從內部選拔,而不會從外部引進。這樣一來,由任正非的子女來接班,似乎有了很大可能。
當然,按照華為的官方說法,在華為是不存在任正非接班人的說法的,他們談得更多的是公司集體接班。從這個層麵上看,華為的接班人就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那麼華為總裁一職就隻是象征意義了。
女承父業或子承父業
華為的接班人問題之所以遭到熱炒,主要在於任正非有一雙子女在華為上班,而炒作的焦點就是任正非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接班。
以任正非的年齡即使還能再幹幾年,可培養接班人的事畢竟不是一兩年就能成功的。很多國際大企業耗費數年時間培養,才能形成權力的平穩過渡,正全力在國際化道路上狂奔的華為和任正非,不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