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金融大事盤點(2 / 3)

不到半年,餘額寶吸納資金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繼第三方支付、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後,餘額寶的推出,開啟了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的合作新模式。“BAT”組合的另外兩家,騰訊計劃將財付通與微信打通,從而在微信上引入支付功能,多達4億的微信用戶數為此提供巨大想象空間。百度在7月初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考慮到百度地圖已整合大量的實體信息,拿到支付牌照後,百度便可以實現封閉式的在線消費。新浪也準備推出“微銀行”,為超5億的新浪微博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而擁有超225萬付費用戶的巨人網絡,也在此時準備打造“全額寶”,可能是在網遊行業推出類“餘額寶”業務。

點評:

按照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規定,支付寶餘額可以購買協議存款,能否購買基金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餘額寶借助天弘基金實現基金銷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擦邊球。從監管層麵上來說,餘額寶並不合法。一旦監管部門發難,餘額寶有可能會被叫停。並且貨幣型基金的收益並不固定,餘額寶並沒有提醒用戶貨幣基金的投資風險,一旦餘額寶用戶因收益發生爭執。法律糾紛很難避免。

最後建議,如果個人在銀行有2年以上定期存款的話,收益會比餘額寶高,而且餘額寶是投資收益,有風險波動。而銀行利率固定,是否投資餘額寶,還是視自己抗風險情況而定。

光大證券“烏龍指數”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時05分,上證指數一改死寂沉沉的盤麵,指數曲線直線拉起,三分鍾內上證指數暴漲超過5%。

幾分鍾後,有媒體指出,指數異動是由於光大證券烏龍指引起的,但市場並不相信,指數繼續上漲。中午,光大證券董秘聲稱“烏龍指”子虛烏有,使得該事件更加撲朔迷離,這嚴重幹擾了市場部分人士的判斷。

午後開市,光大證券停牌,同時發布公告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係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至此,此次指數異常波動被確認為光大證券“烏龍指”所導致。投資者在得知真相後,人氣渙散,指數逐級回落,至收盤,上證指數收跌0.64%。

8月18日,證監會通報光大證券交易異常的應急處置和初步核查情況,並立案調查。之後,證監會做出處罰決定,其相關責任人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被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並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28億元。

有評論人士指出,此番“8·16事件”,無論是操作失誤,還是模塊故障,抑或程序交易的連鎖反應,其毫無征兆、驟然發生,首次將A股先進的金融交易環境與參與者落後風控製度間的矛盾暴露無遺。

點評:

至此,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基本結論確定,盡管後來仍有人質疑係統為什麼會出現錯誤?為什麼沒有設定交易限額?但不管怎樣,光大證券為此次事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交易所得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28億元。高管被停職並罰款,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給予警告,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上述人員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期貨市場禁入。對時任董事會秘書梅鍵的信息誤導行為處以20萬元罰款。

2013年12月7日,光大證券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份的淨利潤高達6.14億元,但交完5.23億元的罰金後所剩無幾,這多少顯得有些悲涼。

比特幣在中國遭打擊

比特幣是一種網絡P2P虛擬貨幣,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它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任何人都可以用電腦製造它,之後用它消費。而且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人為操控比特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