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金融大事盤點(1 / 3)

2013年金融大事盤點

商道

作者:吳佳

2013年4月,華爾街大鱷在美聯儲的授意下開始做空黃金,4月12日金價下跌跌破1500美元,盎司的關口,4月15日,國際金價上演“高台跳水”,一個交易日下跌150美元/盎司,創下30年來單日跌幅之最。

華爾街大鱷們始料未及的是,金價暴跌點燃了“中國大媽”們的消費熱情。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出現購金熱潮,香港的金條3天賣1噸。北京的中國黃金旗艦店數據顯示,僅4月12日一天,現貨投資金條就賣了263公斤。

1000億人民幣,300噸黃金瞬間被掃,華爾街賣出多少黃金,大媽們照單全收。消費者強烈的需求也使得金價企穩回升,機構建議客戶暫時停止做空。多空大戰中,世界500強之一的高盛集團率先舉手投降。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買家對金價走低十分敏感,抓住今年的機會大量購買黃金飾品。國際金價今年4至6月下跌期間,許多中國消費者紛紛搶購黃金,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以至於引發外界對“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的關注。在其網站的視頻報道中,《華爾街日報》甚至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拚音得來的單詞。

點評:

經過漲漲跌跌,金價還是以暴跌收尾。多數媒體以“中國大媽輸給華爾街”為故事結局。可是與華爾街精英們嚴謹的分析和研究不同,“中國大媽”們隻是以簡單粗暴的形式購買黃金,既不使用黃金期貨、黃金T+D等杠杆交易,也不考慮實物黃金高額的買入賣出手續費,就是覺得黃金便宜了趕緊買,買後就用來壓箱底,不存在漲漲跌跌的問題,她們將黃金作為一種避險資產。有的大媽買黃金就是為了傳給後代,這個行為比較理智,因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能混為一談。黃金永遠是有價值的,中國大媽沒有輸。

新基金法力促資本市場多元化

2013年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實施。

修訂後的《基金法》“升級”之處在於:將私募基金納入監管,放鬆對基金公司的管製、創新了行政監管機製、夯實了行業自律機製,基金從業人員投資證券資格被放開、基金持有人權利保護被提升,並為基金公司上市預留了空間。

私募基金身份合法化被認為是新基金法的最大亮點。此前,私募基金並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但發展如火如荼。新法在第3條第3款中確認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並在第10章用10個條款詳細對私募的投資運作各個環節進行了規定。

新法允許公募、私募、保險、券商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跨界發展。私募、券商、保險在投資、管理或銷售上都有其完全不同於公募基金公司的獨到之處,將極大豐富資管行業的產品體係。比如根據券商的平台業務相關配合、保險的資金及債券研究,私募的投資優勢等推出完全不同的產品係列。

其次,新《基金法》對基金從業人員買賣證券行為明確規定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及其配偶、利害關係人進行證券投資,必須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報,並不得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發生利益衝突。為打擊老鼠倉行為,新法禁止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泄露因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利用該信息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的交易活動。

點評:

新《基金法》力促資本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使市場走進投資者時代和大資管時代,但與此同時,要將管製責任分解在監管部門、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從業人員之間,包括新《基金法》的規定和監管配套規範的出台、基金管理公司製定嚴格的定期報告、稽核檢查等內控製度以及個人規範方麵來形成立體的“監管——執行一自律”模式。隻有由高到下三層機構同時監管到位,新《基金法》才能落實。

餘額寶橫空出世狂吸金

2013年6月13日,餘額寶在阿裏巴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上線。

餘額寶支持消費者用支付寶賬戶餘額支付、儲蓄卡陝捷支付(含卡通)的資金轉入。不收取任何手續費。通過“餘額寶”,用戶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不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據其官方介紹,2012年,10萬元一年定期儲蓄利息3250元/年,如通過餘額寶收益能超過銀行利息7500多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