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集體轉型啟示
商道
作者:盧曉
隨著日企紛紛遭遇虧損之痛,甩掉一直虧損的電視業務成為日本家電巨頭們的首選,而且腳步正在加快。這其中,東芝關停大連工廠隻是一個縮影。
曾經以電視作為市場敲門磚的日係企業,早在努力抹去市場對其作出的“家電企業”定位,多元化已經成為了普遍選擇。現在,退出家電製造業的日企到底去了哪裏?
否認電視業務收縮
“這隻是個900人的工廠,而且產品隻供給日本市場。這個事情其實非常小,對中國市場根本沒有影響。”12月5日,東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確認了大連工廠將停工並終止運營的消息。
此前,東芝中國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宣布主要供應日本市場的電視生產基地大連東芝電視有限公司將於今年12月末停產並停止經營。
這已經是一個多月內,東芝砍掉的第二個海外液晶電視生產基地。10月29日東芝宣布,將位於波蘭的主要供應歐洲市場的液晶電視生產基地,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台灣代工巨頭仁寶,交易據悉將在明年1月完成。
關閉大連工廠並不是突然的決定,東芝早已宣布計劃關停三個海外電視工廠中的兩個,而關閉後,東芝在海外也將僅有印尼一處液晶電視生產基地。
關閉電視工廠的目的依然是為了盈利。東芝表示,通過這次中國生產基地的調整,將進一步削減固定成本,以達成2013年下半年度實現盈利的目標。此外,東芝還計劃在本財年結束前,對電視業務部門裁員50%。
但東芝並不認為自己接連瘦身電視業務之舉,是在進行電視業務的收縮。東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強調,全球的液晶電視銷量現在都在減少,東芝隻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對影像業務進行整合,而不是收縮。
然而市場的變化卻不僅僅在歐美,東芝電視在日本本土的銷售也遭遇停滯。
今年5月8日,東芝發布了2012財年報告,其中電視業務出現了5億美元的虧損。財報將虧損的原因歸結於,日本國內電視以及PC市場不斷縮窄,導致2012年銷售量出現大幅滑落。而在今年剛發布不久的半年報中,東芝表示由於液晶電視以北美為中心出現減收,電視與PC業務已出現了將近100億日元(約0.98億美元)的虧損。
集體退出製造業
事實上,關閉海外電視工廠的並不僅僅隻有東芝,進入微利時代的電視業務,普遍成為了導致日企虧損的重災區,而在虧損中掙紮已久的日本消費電子巨頭關掉海外電視工廠的舉動已經屢見不鮮。
索尼早在2009年和2010年,便分別將位於墨西哥和斯洛伐克的兩家電視工廠賣給了鴻海;而仁寶也早在2009年便成為夏普在台灣的代工企業;今年4月,便有消息稱夏普打算賣掉自己在海外的全部四家電視工廠,其中包括南京工廠;10月31日,鬆下董事會正式宣布退出等離子市場,而此前早已停工的上海等離子電視組裝工廠則在去年11月便進行了停工清算,並將相關資產遷移到了鬆下在山東的液晶電視生產工廠。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日本消費電子巨頭們並不打算完全退出電視業務,他們打算徹底退出的隻是電視製造業。盡管今年以來日本品牌在全球彩電市場中的份額繼續下滑,但份額卻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