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家電集體轉型啟示(2 / 2)

日本總務省在今年10月23日發布了一份國際競爭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日係液晶電視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25.3%,等離子電視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則為23.2%。

在此情況下,代工成為日本消費電子巨頭們電視業務資產輕量化的普遍選擇。

據東芝此前公告,東芝視頻業務的海外生產委托比例將由目前的40%提升到2014年度的70%。其中由大連生產的供應日本市場的機型將陸續轉為代工生產,而東芝在國內的電視生產則早已由TCL貼牌代工。

東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東芝在2010年就和TCL合資成立東芝視頻公司,負責東芝電視在國內的銷售。

一直在重組電視業務的索尼,退出製造業的程度則早已超過東芝。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索尼電視有70%-80%都是通過ODM貼牌代工的。“國內市場上的索尼電視,大部分都是富士康在煙台的電視生產基地生產的,富士康在東莞的工廠也有一部分。”

而夏普在中國則早已和南京的中電熊貓合作,建起夏普在中國的唯一一個平板電視組裝工廠。而在2012年與鴻海達成合作後,原夏普大中華區CEO菅野信行就曾表示,以後部分夏普中國的電視將由鴻海公司負責組裝。

“輕資產運營能降低物流和生產成本,減少開支,減輕電視業務帶來的包袱。”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卓賽君對記者表示,關閉海外工廠使用代工的輕資產運營,對於全球電視銷量下降又陷入虧損的日企們來說,與砍掉虧損業務有本質區別。“減肥和割闌尾怎麼能一樣呢?”

日企去哪兒了

曾經以電視作為市場敲門磚的日係企業,早在努力抹去市場對其作出的“家電企業”定位,多元化已經成為了這些巨頭的普遍選擇。

“東芝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家電企業。東芝在中國有基礎設施、電子元器件、數碼以及家電四塊業務。而家電在全球業務的比例也就是10%左右。”東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東芝2012年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58003億日元,而家電收入則隻有5915億日元,確實隻占一成左右。

東芝在關停大連工廠的同時,宣布以35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的固態硬盤製造商OCZ;東芝在福州馬尾投資1.8億元興建的中國照明生產總部目前正在建設之中,預計明年投產;而對於大連工廠空置的廠房和土地,東芝表示,將考慮用作醫療器械和工業電機等產品的生產基地。

堅守消費電子領域的索尼也早已將自己的業務延伸至產業鏈的上下遊,包括內容製作,移動、影像、遊戲成為三大核心電子業務領域。而在2013財年半年報中,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索尼銷售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

夏普發布的2013年到2015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中,健康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汽車、水和空氣安心工程和教育領域,成為新確定的發展領域。

卓賽君對記者說:“日本企業把不必要的生產成本砍掉是一件好事,這有助於它們將資源向有優勢的領域集中。”

電視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日企們資產輕量化運營的戰略已經越來越徹底,而正忙於在國外開辦工廠的中國彩電巨頭們,是否也將麵臨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