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經緯
作者:鐵春燕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傳媒競爭異常激烈。地方廣播電視報更是舉步維艱。在嚴峻的客觀形勢下,地方廣播電視報如何生存與發展?本文提出了建設性的策略與思考。
【關鍵詞】廣播電視報 媒體競爭 生存發展
直麵困難,剖析廣電報式微的成因
廣播電視報作為一份最早進入家庭、最早市場化的報紙,在發行和廣告收入上曾經是報界翹楚,廣電報以其導視性、娛樂性的特點,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一度為地方強勢媒體之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期,許多地方的報紙格局為“一家黨報、一家電視報”。然而,在新媒體不斷出現,資訊大爆炸的大背景下,傳統紙媒普現生存危機,地方廣播電視報首當其衝、舉步維艱,近幾年,不斷有地方廣電報被兼並的消息傳來。以致有學者提出:作為一種報紙形態,廣播電視報是否麵臨消亡的命運?
作為一名廣電人,筆者在鹽城廣播電視台工作了十多年,見證了昔日《鹽城廣播電視報》(現在更名為《鹽城廣播電視今周刊》)的輝煌,亦了然今天鹽城廣電報的困境,筆者以為,當此地方城市廣電報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廣電報人隻有鼓起直麵時艱的勇氣,積極開展自救,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改革中挺立潮頭。筆者覺得,各級廣播電視報的生存難原因主要有如下幾方麵:
(一)機製保護消失
地方廣播電視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具備使用乃至獨占廣播電視資源的特權。1988年3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關於廣播電視節目預告轉載問題的通知》,規定各地報紙和以報紙形式出現的期刊可以轉載廣播電視報所刊載的當天和第二天的廣播電視節目預告。這使廣播電視報的特權開始喪失,本來為廣播電視報所獨享的廣播電視節目表、節目介紹等內容成為了各類報紙的美餐,這對地方廣播電視報來說,不啻為沉重打擊。而時代發展到當今,形態各異的媒介更是以豐富的推介、收視方式吸引讀者,廣電報的收視指導功能優勢基本消失。
(二)體製關係不清
地方廣播電視報非常“另類”,既是隸屬當地廣播電視台的一個部門,又是一份在當地獨當一麵的報紙。平麵媒體群總是將廣播電視報當成是電視台的附屬品,而在電視界的眼中,廣電報則是遊離於電子媒介之外的報紙,廣電報似乎陷入了“邊緣人”的尷尬境地。
(三)讀者觀念變化
改革開放的30多年,人們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水平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導致讀者的觀念和需求也相應改變。曾經的那種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饑渴在國人的身上已不多見。如今,看電影、看戲、唱歌、運動、上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讓老百姓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大打折扣,對城市廣播電視報的熱情也隨之降溫。
(四)預告功能減弱
目前,隨著廣播電視頻道頻率的快速膨脹,地方廣播電視報的節目預告也隻能是呈現龐大節目群的冰山一角。就鹽城市而言,城鎮居民通過有線數字電視均可收視三四十套電視節目,看報紙找節目甚至不如用遙控器方便。
(五)媒體競爭激烈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地方上晚報和都市報強勢勃興,中央、省級大報異地擴張以及廣電頻道頻率有所增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地方廣播電視報一直處於內外夾擊之中。弱肉強食的媒體競爭叢林對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廣播電視報提出了更高的生存要求。
奮力一搏,迎接報業改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