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拓創新 大有可為(3 / 3)

4、厚——多版化

如今信息傳播的特點就是數量大,速度快,要想及時全麵地給讀者提供新聞,增加信息量,增強可讀性,擴版是大多數文摘報的必走之路。現在很多文摘報都在擴版,雖然形式多樣,步伐大小也不盡相同,但大家都在嚐試,已經有了創新的趨向。

5、深——雜誌化

報紙追求的是時效性,是短平快,雜誌則可以深度分析新聞背景,深入探究各種問題,滿足人們更多的閱讀需求,所以,要想增加文摘的深度,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辦雜誌。雜誌化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實現,直接一點的,可以把文摘報變身為文摘類雜誌,但這種變化太劇烈,對報紙和讀者而言,都是個艱難的轉變。間接而實際一點的選擇,文摘報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稿源,再創辦一份雜誌,把在報紙上不能展開的問題做深做透,給讀者提供一種廣闊的閱讀空間。在這方麵,文摘周刊已經走在全國同行的前列——他們創辦的《文摘周刊精編本》,就是雜誌化的報紙,以深度閱讀見長,如今已經漸漸得到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發行量和廣告量都在穩步增長。

6、大——集團化

文摘報走集團化的道路,乍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細加分析,就會覺得非常可行。文摘報的天然優勢就是新聞信息占有量大,所以,文摘報的辦報者,不僅可以辦綜合性文摘報,也可以同時辦健康類、財富類、紀實類、故事類、法製類、國際類等等專門性的文摘報;不僅可以辦報紙,也可以辦雜誌,類型也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時政綜合類(如《看天下》、《廉政瞭望》、《讀報參考》)、美文欣賞類(如《青年文摘》、《意林》)、心靈雞湯類(如《特別關注》、《讀者》)等等,如果把這些報紙雜誌辦好了,成立文摘報集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除此以外,文摘報還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那就是重視策劃。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靠提供零散的信息就想吸引讀者越來越困難了,現在要做的,是要善於整合新聞資源,圍繞一個個熱點事件或讀者關心的主題,用策劃為讀者集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鮮明提出自己的觀點,彰顯自己的個性。不僅用信息服務讀者,更能夠用態度、觀點去服務、引導讀者,形成自己的風格。

事實上,上述幾種做法並不是孤立的,線性的,在實踐中可以同時使用。比如,日報化可以和專業化結合起來,一周出7張正報,隨正報出3期專刊。還比如,針對發行量分散的問題,可以在不同地區發行不同的版本,日報可以在城市發行,以求新聞報道快速,信息量大,從而吸引廣告,正常的一周3刊可以在外地或農村發行,這樣既符合當地讀者的消費水平,也能穩定報紙的發行量。再比如多版化,在廣告多時,就增加版數,既擴大了報紙的容量,又可以稀釋版麵上的廣告。

總之,誕生於改革開放初期的文摘報,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但資訊越發達,生活節奏越快,人們越需要篩選信息,越需要有人充當讀報參考。所以,從長遠來看,文摘報發展的道路雖然充滿曲折,但前途卻是無限光明的,隻要辦報者能夠審時度勢,善於整合利用各種條件,不斷開拓創新,就一定會重新迎來文摘報的春天。

(作者單位:文摘周刊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