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拓創新 大有可為(2 / 3)

5、發行麵分散,不利於吸引廣告

一張文摘報要想安身立命,其實就靠三大塊:辦報、廣告、發行。其中,辦報是站立之足,發行、廣告是騰飛之翼。離開了發行、廣告,文摘報即使能存活,也是苟延殘喘。如今的文摘報,隻要是辦得比較成功的,大多發行量都比較大,但是這些發行量,有多少能成為促進廣告量增加的直接因素呢?究其原因,就是很多文摘報都是全國發行的,總量雖大,單個地區的數量卻不大,不菲的發行量沒有成為吸引優質廣告投放的有效因素。比如,城市裏有數量龐大的地產、汽車、商場等廣告,但文摘報要想依靠自己在每個城市較小的發行量來吸引這些廣告投放,難度就非常大。

6、一張報紙安身立命,單腿行走風險大

現在的文摘報,大都是各個省的省委機關報或某個部委、部門行業報的子報,贏利的方式單一,無論怎樣變化,終究吃的僅僅是一張薄薄的報紙,這樣做的風險太大。萬一政策有所變動,或有什麼突發事件,就很可能會遭到致命打擊。所以,改變這種單腿行走的模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應對的策略——大膽開拓創新

麵對以上困境,惟一的可行之道,就是大膽開拓創新,想出應對之策。事實上,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要尋找應對之策,也就從容不迫了。筆者的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六個字:快、精、動、厚、深、大。

1、快——日報化

要在時效性上不致被落下太多,就是文摘日報化。試想,文摘報改為每天都出後,跟都市報比,就在選摘新聞上可以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且可以發揮文摘報的優勢,在各種稿件的整合上麵更勝一籌。跟網絡相比,文摘報則可以發揮深度報道的優勢,在時效性差不太多的情況下,能夠就某一熱點新聞給讀者提供更全麵、更深入的分析。在文摘日報化方麵,其實我國有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由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深受讀者歡迎,如今發行量高達300多萬份,每天精選世界各地有分量的報道,給讀者提供大量最新的時事新聞,其時效性絲毫不輸於任何一個日報或電台、電視台,其報道的深度也遠非一般的網絡媒體所能比擬,是當之無愧的文摘第一報。

2、精——專業化

如今似乎有個趨勢,就是專業文摘報綜合化。其實,綜合文摘報需要的卻是相反——要在全麵的基礎上,做到專業化、精準化。就《文摘周刊》來說,有些版麵是讀者百看不厭、多多益善的,比如健康類版麵。但是,麵對讀者的需求,報紙所能提供的內容卻是有限的,稿件的數量和豐富性、可讀性,隻能犧牲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其實,專業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確切地說,就是出專刊。在這方麵,湖北的《大家文摘報》已經有了成功的嚐試,他們由原來財富版發展而來的財道周刊,由於定位準確,內容專精,深受讀者歡迎,現在的發行量已經不輸於正報了。

3、動——電子化

現在和讀者互動,途徑有很多,比如寫信、打電話。但最方便快捷、直觀易辨的方式,非網絡莫屬。上網也是時代潮流發展的趨勢,雖然從目前看,文摘報的讀者群以中等文化、中等收入的中老年人為主,但從長遠看,則有著巨大的潛力,畢竟,潮流所致,很少有人能夠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