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廣電報如何贏得話語權(2 / 2)

廣播電視報不能大而全,但可以小而精,可以為自己的用戶度身定製內容。通過精準的定位,精細的篩選,實現精確的投放。安慶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在報紙曆次改版中,《安慶廣播電視報》始終保留了反映地方特色、挖掘人文曆史和城市變遷的《實錄安慶》版麵,讓讀者在對往事的回顧中,找到親切感,從而關注和喜愛報紙。在辦報過程中,廣電報也注意培養編輯記者的市場營銷意識,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求編采人員首先考慮適合什麼樣的讀者,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鼓勵編輯記者放開手腳,擴大視野,提高新聞的敏銳度和本土的貼近性。

3、放大廣電報的告知功能

媒體的影響力是一種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本的社會資本,媒體影響力來自媒體的觀點、立場,以及為讀者的問題提供答案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各地廣播電視報的發展,是以強勢進入市場的、節目紙的告知功能讓讀者記住的。在受眾碎片化的今天,放大“告知”功能,將其擴大到用戶的日常生活領域,提供娛樂、天氣、交通、就醫、就業、求學等等各類資訊,成為報紙吸引讀者的新亮點。

二、整合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推動信息多元增值;將積累的資源轉化為影響力,增加話語權

在傳統意識裏,對外宣傳是主流媒體的專項,廣電報沒有外宣任務,也不具備途徑。如何參與外宣,並在外宣陣地爭取一席之地,近年,《安慶廣電報》做了一些努力。我們從改變自身觀念開始,整合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推動信息多元增值,向外界推介宣傳安慶。

廣電報作為城市文化的建設者和參與者,積累了大量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將這種積累轉化為出版物,擴張報紙的影響力,增強廣電報話語權。

黃梅戲是我國五大戲曲之一,安慶是它的發源地。2009年,在第五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舉辦之際,報社編輯出版了珍藏版《黃梅戲那些事》,被安慶市政府作為禮品贈送給參會嘉賓,該珍藏版還被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圖書館收藏,被評為當年安慶市優秀外宣品。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發展印痕,行進的過程中,一些消逝了,一些變化了。許多年以後,記錄下的文字與圖片,將成為綿長曆史中一個路標,讓後人找到回家的路。2010年報社又將搜集整理的文史資料、老照片結集,通過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安慶記憶》,成為速讀安慶的讀本,並獲得了安慶市第二屆優秀外宣品獎。我們的做法實現了信息的多元增值,也讓市場重新認識了廣播電視報的價值。

我們還利用每年市人大、市政協召開的“兩會”,房地產交易會,傑出人物評選等活動,主動策劃,開辟專版報道活動情況,在編排上,更注重細節,“抓小放大”,凸現廣電報親近平民的特色,專注服務自己的讀者,借機擴大報紙影響。

廣電報社還自己組織承辦活動,通過與讀者的互動,擴大影響。如,舉辦感恩文化節、家庭廚藝大賽、鄰裏節等。2010年,《安慶廣播電視報》承辦了“世界有你更美好——安慶市關愛女孩行動”。這次活動曆時四個月,由中共安慶市委宣傳部、市人口計生委、市教育局、市婦聯和市文廣局牽頭。4月底啟動後,立即得到了縣(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安慶市所轄七縣一市三區層層篩選,推薦了240名優秀候選女孩。報社工作人員先後深入三區八縣(市),共舉辦現場活動14場,參與受眾數萬人,廣電報用20個銅版紙封麵進行了公益宣傳,並用40個新聞紙版麵全程進行跟蹤報道。《安慶日報》、《安慶晚報》、《安慶電台》、《安慶電視台》、《安慶在線網》、《新安晚報》、《中安在線》、《人民網》等十多家媒體多次報道活動開展情況。四個月的活動期間,“安慶市關愛女孩行動”條目一直位居百度中文引擎搜索前三名。安徽衛視派出專題報道小組,詳細報道了活動實況。該活動不僅體現了媒體責任,更重要的是擴大了廣播電視報的影響。

各地廣電報在裝訂成冊成為“本兒報”後,具備了存報時間長的特性,根據其特點,在報紙內容編排上,各地廣播電視報也做了戰略調整,既有適合“淺了解”的街談、娛吧、聲音等版麵,也有適合“深閱讀”的深度、博覽、侃古等版麵。這種“深”與“淺”的安排,讓讀者在存報的一周多的時間內,可以自由地選擇閱讀。對於地方廣播電視報而言,爭取了讀者,也就是爭取了話語權。

(作者單位:安慶廣播電視報社)

實習編輯:杜紅洋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