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經緯
作者:丁盛安
【摘要】地方廣播電視報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當地讀者有著天然的貼近性。地方廣播電視報通過加大民生服務,捍衛本土文化可以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在現實中,如何營造媒體語境,提升報紙的公信力,利用自身的優勢,擴大讀者規模,構建讀者和報紙的牢固關係,是擺在地方廣播電視麵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安慶廣播電視報》近年做了一些有益的嚐試,在市場上贏得了話語權。
【關鍵詞】廣播電視報 話語權 地域特色 文化增值
人們最初認識廣播電視報是從節目表開始的。但近年來,由於媒體發展環境變化,網絡等新媒體加劇了受眾的碎片化,平麵媒體、紙質媒體原有的受眾被分化,依賴廣播電視獨有優勢成長的廣播電視報在變化的環境中麵臨嚴重的挑戰。目前,各地方廣播電視報都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出路。有些在廣播電視係統有一席之地,又分享資源優勢的,繼續堅持強化廣播電視特色,與廣播電視台各欄目有機結合,相互扶持,共同發展;有些與廣播電視僅有血緣關係,但聯係鬆散的,嚐試著保留節目預告,走都市報、家庭生活報發展的路子;有些則並入當地報業集團成為其子報,完全脫離了廣播電視係統。無論何種生存形式,作為地方廣播電視報首先必須堅持自我發展,創新辦報形式,營造自己的媒體語境,服務自己的讀者,從而在激烈的競爭市場贏得話語權。
美國學者羅傑·菲德勒在《媒介形態變化》一書中說“我相信將來主流媒介最有價值的特征很可能是它的信譽度以及同它們服務的社區的聯係”。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區域優勢的地方廣電報大有可為。為此,《安慶廣播電視報》近年做了一些有益的嚐試,在市場上贏得了話語權。
一、營造媒體語境,提升報紙的公信力;捍衛地方文化,滿足用戶接近性要求
廣播電視報是介於報紙和廣播電視之間的媒體,在廣播電視係統內部,不少地方廣播電視報處於廣播電視附屬狀態;在市場競爭中,由於先天不足,大部分時間亦處於失語的狀態。由此,要營造廣播電視報自己的媒體語境,提升廣電報的公信力,贏得話語權。
據各地郵政部門統計,廣播電視報零售市場優於作為主流媒體的黨報、晚報,經常購買的人群相對固定,而這部分人成了廣播電視報的忠實用戶。此外,還有相對較多的家庭訂閱讀者,且他們也在影響著全家人,所以,許多的地方廣播電視報打出的廣告語是“一份適合全家閱讀的報紙”。有閱讀就有產生影響力的可能,抓牢這部分人群,實際上就占領了廣告市場。對於廣告商來說,報紙的讀者資源,就是精準投放廣告的價值;對於讀者來說,傳媒的市場價值在於能不能提供合乎自己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報紙看起來也許都差不多,可是它們幾乎都擁有並著力培養強烈的品牌名稱個性。”“大多數地方性和地區性的出版物在他們所服務的社區內也能被輕易地認出來。自1960年以來,讀者對某個具體報紙的忠誠度已經多少有一點削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與不斷增加的人口流動性,可是社區和廣告商仍然繼續依賴並支持他們的地方報紙。”
地方廣播電視報具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讀者隊伍。但在抓牢讀者上,必須強化內功,經營特色,服務好來自家庭的用戶,並通過他們傳播報紙的影響力。
1、降低讀者甄別、獲取信息的時間和資源成本
網絡為受眾提供了海量信息,但人們用於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專業的媒介,顯然不再是事實的簡單提供,而是事實的篩選。《安慶廣播電視報》堅持“降低讀者甄別、獲取信息的時間和資源成本”,在讀者希望“再多一些”“給我再多一些”之後,編輯把最合適的背景與解釋性內容在同一篇報道中聯係起來,為讀者提供精選的、有效的“額外信息”,凸顯媒體自己獨有的展現事實的角度,建立自己的資訊支點。從2005年開始,《安慶廣播電視報》先後推出了《媒體·話題》、《街談·巷議》版麵,精選各媒體報道內容,對百姓關注的民生熱點和話題進行語錄式點評,這樣既滿足了讀者簡讀的需求,又增加了報紙的信息容量,同時縮短了編讀的距離,實現了貼近服務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多得。
2、加大民生服務,捍衛本土文化
從2008年起,《安慶廣播電視報》開辟了具有地方特色、貼近民生的版麵和欄目,如《人大視線》,追蹤報道人大代表議案、建議,關注本土的民生和社會熱點;《政通人和》專注報道政府部門效能服務,窗口單位便民舉措;同時,還開辦了以“辦實事、解難題、樹正氣”為主題的本報記者工作室,幫助讀者了解社區動態、幫助社區群眾解決生活難題,並邀請法律工作者,為社區群眾提供法律谘詢服務。通過這些實踐,報社在服務地方人群的過程中,持續積累了媒體公信力,爭取了話語權,擴大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