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編輯的主體意識與受眾意識有利於提高報紙的質量,樹立形象,積聚資本,引進人才,擴大報紙的社會影響力,真正實現報紙的風向標作用,促使傳統媒體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報紙品牌化。
筆者認為編輯人員應該在以下兩個層麵強化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
一、樹立讀者意識
首先表現在版麵處理上要注重可讀性和可視性。編輯要以讀者為本位,從讀者的角度捕捉新聞事件所蘊含的能啟迪和引導受眾輿論的深刻現實意義。其次,編輯的讀者意識還表現在不能忽視宣傳藝術上。宣傳藝術優劣,不能憑借一己之見,而忽略讀者的感受,這就要求編輯的文章既要有深度,但是又不能將自己的想法一味的強加給受眾,而是應該循循善誘,將正反麵觀點呈現於報端,由讀者評斷。因此在宣傳過程中要講究宣傳策略,換位思考而不能一意孤行。綜上所述,合格的編輯不應該畫地為牢,為自己的工作性質所囿,而應該時時處處想著自己的稿件、自己的版麵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為廣大受眾所接受所歡迎。進而不斷強化編輯主體的記者意識和讀者意識。
二、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原則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任何虛假的新聞報道,最終都會被讀者所唾棄,隻有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原則,才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這就要求編輯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主體意識素養的培養。嚴格把關,強化自身的求真意識,言辭有分寸,評論準確到位。堅決抵製外界的不良影響,樹立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不以一己私利為出發點,堅持真實的報道新聞事實,並在作品中體現人文關懷。未經編輯人員的主體加工,而隻報道客觀事本身,這樣生產出來的新聞不是好新聞,堅持新聞專業主義與報道中的人文關懷並不矛盾。在堅持真實性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與編輯良知才能生產出好的新聞作品,才能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
實現編輯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的平衡製約是報社生存發展的根本,強化編輯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要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報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①許建平,《編輯主體意識》,《出版發行研究》,2002(5):15-17
②何菊玲,《試論編輯主體意識的現代化》,《唐都學刊》,2001,17(67):116-119
③郭慶光:《傳播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3-246
(作者:益壽文摘報社總編輯)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