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期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多文明世界”,世界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方麵的交流愈加頻繁。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全世界有目共睹,“漢語熱”在世界範圍內也持續升溫。孔子學院的出現以及在海外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於漢語學習的需要。同時,在“多文明世界”中,建立在各多元化文明基礎上的國際新秩序才是防止衝突的可靠保障。在如今跨文化傳播日益頻繁的多文明世界,各種文明之間在廣泛交流與碰撞中尋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才是生存之道。孔子學院的對外推廣,是漢語以及中國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中主動出擊的一個表現。漢語以及中國文化隻有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通過與世界各國的語言和文化的交流碰撞才能在多文明世界中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此外,孔子學院的對外推廣也是我國致力於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的表現。
二、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的障礙分析
短短6年時間,孔子學院以強勁的勢頭在西方世界迅猛發展,顯示出西方社會對於漢語學習的熱愛以及中國文化的魅力。但是,由於自身的不足以及更深層次文化的差異問題,孔子學院的對外推廣遇到了種種困難。
1、自身尚有不足,孔子學院在摸索中前進
首先,近年來,能夠在海外開展漢語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孔子學院的老師主要由國外合作院校漢語教師、中方漢語教師、中方誌願者和中方留學生以及當地聘任的漢語教師組成。不同的學院教師數量也不同,有的隻有中方外派的1至2名教師。隨著“漢語熱”的不斷升溫,孔子學院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事實日益凸顯。
第二,財政供給不足以支撐孔子學院的正常運轉。孔子學院是不以盈利為目的教育性機構,目前,每建設一座孔子學院,國家會撥出定額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但是,這些運營經費卻不能夠保障孔子學院的正常運作。
第三,適宜於當地文化特點的區域性漢語教材缺乏。孔子學院的一項任務是開展漢語教學,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但是孔子學院缺乏像英語推廣中的那樣“因地製宜”的教材,這無疑增加了孔子學院推廣漢語的難度。
2、“文化中心主義”排斥孔子學院對西方世界的跨文化傳播
“民族中心主義指個人判斷其他文化比自己民族的文化低等的度,意思是以自己的文化為中心,從而用自己的文化價值判斷其他的文化,因此,也被稱為文化中心主義。”文化中心主義是阻礙孔子學院在西方世界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礙。“它表現為一種民族優越感,即從本民族文化價值出發判斷其他文化的價值,並認為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比本民族文化價值低。”
文化中心主義具體到西方則表現為“西方中心論”。受這種論點的影響,西方人與生俱來的認為西方文化的價值高於其他一切非西方文化的價值。“西方中心論”根深蒂固的存在於西方社會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西方人對於非西方的價值判斷。一方麵,西方人本能的對於非西方文化“視而不見”,由於自己身處西方的“優越感”,促使他們對於孔子學院所宣傳的漢語以及中國文化不屑一顧。另一方麵,由於孔子學院的強勁發展勢頭,使西方人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本能的排斥孔子學院對西方世界的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