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奇觀邏輯的批判式解讀(2 / 3)

此外,《羊城地鐵報》亞運報道還十分重視報紙的美工效果,將圖片與文本融為一體,增強了報道的視覺化效果,營造了體育盛事的節日氛圍。

(三)軟硬新聞——泛娛樂化

軟硬新聞比例的失衡狀況體現了《羊城地鐵報》亞運報道的娛樂化取向。

硬新聞是指“關係到國計民生以及人們切身利益的新聞”,“為人們的政治、經濟、工作、日常生活的決策提供依據”。軟新聞是指“富有人情味、純知識、純趣味的新聞”,“它和人們的切身利益並無直接關係”。現如今,大型體育賽事主辦方逐漸演變成經濟和社會利益的最大獲益者,且亞運會舉辦過程中,交通狀況、市容形象、噪音影響等與廣州本地居民的經濟利益、日常工作生活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亞運報道應結合軟硬新聞,做好二者間的平衡。然而,《羊城地鐵報》的亞運報道體現了明顯的泛娛樂化特征。

首先,從軟硬新聞的報道數量來看,經統計顯示,軟新聞108篇,硬新聞3篇,非新聞性信息(如“觀賽禮儀”)9篇。

其次,從報道內容上來看,11月17日發生的中華台北跆拳道選手楊淑君遭禁賽處罰的事件,雖引起了亞組委、台灣政府甚至韓國外交部的重視,卻未能引起《羊城地鐵報》的注意。但一名中亞泳將在泳池邊用剃須刀刮體毛的行為卻被大加報道,並配發四張圖片。

(四)交叉文本——商業化

我國學者董天策首先使用了“傳播交叉領域”一詞,用以描述傳播實踐中新聞、公關、廣告通過互動交織形成的交叉領域。這些“傳播交叉行為”會生產出相應的“傳播交叉文本”,《羊城地鐵報》亞運報道中的傳播交叉文本使亞運報道與商業元素緊密結合,其帶有的商業化色彩是報紙追逐商業利益的產物。

在新聞廣告方麵,《羊城地鐵報》的“Asian Games”版曾用半個版麵刊登了一則新聞廣告,標題為《賀亞運,地鐵紀念品熱銷》,“賀亞運”三個字憑借著醒目的黃色加粗字體成為整個版麵上最強勢的部分。

在形象廣告方麵,“Asian Games”版曾兩次登載《看亞運,博冠望遠鏡免費借》的活動類形象廣告,借亞運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名譽度。

在公關新聞方麵,“亞運快線”版曾刊登公關新聞《搜狐亞運嘉年華,送出30張亞運門票》,形成公關與新聞交叉的文本。

三、奇觀邏輯的成因分析

通過對《羊城地鐵報》亞運報道生產體育文化奇觀的機製進行剖析後,我們不禁會問,《羊城地鐵報》這樣做的最根本動機何在?又是什麼造成了《羊城地鐵報》的奇觀邏輯?

(一)地鐵文化造就奇觀邏輯

《羊城地鐵報》生存在特殊的地鐵文化環境中。所謂“地鐵文化”,即在地鐵場景中形成的共享意義體係,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麵。物質層麵的地鐵文化主要指地鐵布局設計、內部裝飾、地鐵移動和非移動媒體等;精神層麵的地鐵文化主要指乘客之間形成的文明習慣,乘坐地鐵時的心理狀態,工作人員的服務形象等。

人們乘坐地鐵的過程中會無所事事,這種獨特的文化環境造就了《羊城地鐵報》以“彙集新聞資訊精華,開創快速閱讀時代”為目標,以“導向正確、格調高雅、信息全麵、服務周到、經營有方”為辦報宗旨,以“快速閱讀”和“快樂閱讀”為生存邏輯的辦報理念。然而“快速閱讀”導致信息的碎片化整合和淺層次解讀,“快樂閱讀”使報紙更注重娛樂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