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流行語研究(3 / 3)

簡潔,就是文字簡單有力,一目了然的同時信息量豐富。

通俗,就是要用人們熟悉的詞彙報道新聞,增強報紙的貼近感。流行語就是大眾文化,是產生於草根群眾的語言,自然能使讀者產生親近感。

健康,就是我們使用的流行語要能反映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麵貌。像消極流行語不符合這一要求。

3、要注意使用流行語的語境

流行語是一種地域性、局限性較強的語言,因此媒體工作者在不同的語境中,要注意選擇適合的流行語,區別看待。

(1)從媒體覆蓋範圍上看。如果是全國性的媒體,應盡量不使用從方言或僅在局部地區使用的流行語,以體現其語言的規範性。否則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受眾產生閱讀理解障礙,不利於受眾準確有效地接收新聞媒體所傳播的新聞信息。而地方性的報紙則可適當使用當地的流行語。

(2)從媒體的性質上看。如果是嚴肅性、專業性的大型媒體,那麼其媒體工作者應該盡量減少使用流行語。流行語固然能使新聞報道顯得生動貼近,但也會削弱報道的嚴肅性和真實性。相應的,如果是其他一些娛樂性、社會性的媒體,則可以適當使用流行語,增添語言魅力。

(3)從傳播的媒介上看。如果是報刊、廣播、電視等主要是通過單向傳播的傳播媒介,因其無法互動,受眾受到的影響較大,媒體工作者使用流行語時就要謹慎。

而網絡傳播則主要是一種點對點的傳播,是一種雙向的選擇。因此其傳播重心放在迎合受眾的興趣愛好上。同時,網絡媒體的受眾或多或少也對流行語有所了解,因此媒體工作者們就可以適當地使用流行語,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增加點擊率。

(4)從題材上看。如果是時事報道、經濟報道等題材,因其重要性和嚴肅性,不適合隨意地使用流行語。而相對的,像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等軟新聞,以及副刊文藝類作品,就可以適當使用流行語。

(5)從版麵和體裁上看。相較其他體裁,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嚴肅性,使用流行語會顯得不倫不類。但是一般的短評、編前語和編者按等體裁,嚴肅性並不是特別強,可以根據報道內容而適當地使用一些流行語,使得評論更為簡練和耐人尋味。消息、通訊類體裁需要體現新聞的準確性,因此在引用一些流行語時,應給予必要的注釋。當然,使用了適合的流行語之後,消息和通訊會更加新鮮、時尚,貼近受眾的生活。專副刊部分(電子媒體上的生活類或娛樂性部分)強調可讀性和趣味性,是吸引讀者的關鍵內容。相對於其他體裁,對流行語的使用限製較少。

媒體工作者的社會角色應當是社會的守望者、信息的傳播者和文化的傳承者。作為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者,媒體工作者在對待流行語時必須更加謹慎。媒體工作者應抱著“去蕪存菁”的精神,對那些低俗的、不健康的流行語予以摒棄,適當地使用一些被廣泛認可的、合適的流行語,在增強新聞可讀性的同時,也能給我們的漢語文化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更貼近時代的脈絡。

參考文獻

①史中琦、張普,《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②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作者:均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係08級學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