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流行語研究(1 / 3)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汪董 華佳璐

【摘要】流行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在多種新型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已逐漸為廣大民眾接受、認可。其在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方麵有著特殊的性質和作用,豐富了人們的文化交流。然而,由於流行語的泛濫以及某些消極流行語的出現,給整個社會的精神健康都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作為流行語傳播的主要途徑,傳媒在推廣流行語的過程中應起到“把關人”的作用。努力維護語言使用的規範性,避免使用不健康的粗俗的流行語,並使其跟隨時代的發展變化,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媒體流行語 內涵 規範 文化傳承

我們麵臨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同的意見和思想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這一切促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語言作為對於社會變化最為敏感和最為直觀的反映器,能夠迅速捕捉並且反映社會及人們的心態變遷。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流行語應運而生。

流行語又被稱為“社會的反光鏡”,“時代的透視機”。它貼近生活,麵向大眾,在人們的生活中迅速傳播開來,並為廣大民眾接受、認可。然而,雖然流行語能及時生動地反應社會動態並滿足大眾心理,但是媒體使用流行語的不規範現象頻頻發生,也給整個社會的精神健康都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流行語,重視其社會效應,並製定相應的規範來促成流行語的健康發展。

一、流行語及媒體流行語的內涵

流行語是指在某一時點產生,並在某一時期、一定範圍內得以迅速廣泛傳播的話語形式,它包括已有的詞或者語言符號,或者是一個新詞,或者是由若幹個詞組成的短語①。

媒體流行語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傳媒及其受眾中迅速傳播、廣泛流行的詞語。在媒介平台上,人們進行著語言創造和話語互動,流行語作為大眾語言生活的一種展現,在被媒介使用的時候也無可避免地受到了媒介的影響。

二、媒體流行語的特點及效應

1、簡潔明了,求新求異

在新興媒體不斷湧現,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媒體越來越注重於在新聞語言上下功夫。因為一個媒體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為該媒體作品的新聞語言能否抓住讀者稍縱即逝的注意力。而借用流行語就是提升新聞語言魅力的策略之一。

流行語往往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如2010年度的媒體流行語“給力”、“國考”等,隻言片語借流行文化、社會現實的強穿透力搶占人們的視線,進入人們的記憶,容易被迅速複製、廣泛傳播,是一種典型的強勢語言。由此可見,要想使新聞作品在短時間內吸引受眾的眼球,將流行語嫁接到新聞作品上,就成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映射現實,加強傳播

網絡流行語往往來源於現實生活或社會問題,具有很強的映射意義,能夠引發人們對此的關注和思考,從而加速了某一具體事件的傳播速度。

2009年5月7日發生的杭州鬧市飆車案中,富家子胡斌駕駛跑車在人行道撞到大學生譚卓,造成譚卓當場死亡。次日,杭州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案發時肇事車輛速度為70碼左右,而目擊者則稱“受害者被撞飛5米、肇事車車速至少每小時120公裏”,二者說法形成強烈反差,引起輿論的一片嘩然。在這個“70碼”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的同時,“70碼”更是成為諷刺權利和金錢“結親”的流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