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輯的文化失守現象談起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劉章蓉
【摘要】中國社會正處於較為狂熱的市場經濟態勢下,媒介作為社會信息傳播的載體,其語境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出現了娛樂化的傾向,處於媒介最前沿的編輯則首當其衝,在文化領域的失守現象愈演愈烈。而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更使得編輯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提升編輯的文化素養,培育良好的媒介環境,對於現代社會文化等方麵的建設將產生重要作用。
【關鍵詞】媒介融合 編輯 文化失守 文化素養
縱觀媒介融合時代下的中國大眾文化傳播領域,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眾能夠不斷利用新技術手段上傳和分享信息資源,人人都能夠成為“記者”、“編輯”,文化正逐漸讓位於技術。同時,媒介不僅是優秀文化的傳播載體,也變成了社會大熔爐,傳播渠道的複雜多樣,傳播內容的參差不齊等,使深受市場經濟影響的文化正以消費主義、娛樂主義的形式呈現。因此,在這樣一個文化被娛樂化精神瓦解的新媒體時代,如何把握住出版業的核心——“文化經營”,堅持文化本位的根和魂與編輯在大眾傳播中對於文化的堅守息息相關,發揮編輯的文化創新精神以及編輯在文化領域的主體和中介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一、媒介融合趨勢下,編輯文化地位的量變和文化失守現象
媒介融合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在技術手段、組織結構、傳播載體、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麵呈現融合一體化的趨勢,同時對於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傳播主體、傳播對象、傳播內容、傳播途徑等也產生了強烈撼動與衝擊。從媒介從業環境來看,媒介融合催生了眾多的新媒體,使得信息流動更加自由化,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受眾群體更加大眾化,信息聚合更加零碎化,大大模糊了傳播者與傳播對象之間的界限。以互聯網為主力的媒介融合,能夠使得傳統的傳播對象利用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上傳”觀點、“分享”經驗,從信息消費者轉變為集“受眾”與“授眾”於一體的新的大眾傳播者。而由於大眾文化素養參差不齊,反又使其自身被包圍在海量且雜亂零碎、魚龍混雜的信息浪潮中,整個社會信息係統因嚴重缺乏文化素養的積聚與傳承,媒介載體同時也變成了文化垃圾的聚集和質變的場所。編輯對於出版內容的把關正逐漸受到這些新媒體技術及隨之而生的傳播渠道的強烈地衝擊。
因此,編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存在,它必須承擔起一個民族的文化積累、繼承和創新的建構使命。”①消除編輯工作者所麵臨的文化困惑,提升編輯的文化素養,不僅關乎中國文化的積存與對外傳播,更關係到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和振興文化產業,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將產生巨大意義。
二、現代編輯文化失守的具體表征和原因探析
1、理論層麵
對於任何時代的編輯來說,文化既是編輯選擇的基礎又是其選擇的產物,既依賴於一定時代的文化框架又受其製約。因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編輯主體文化價值的發揮,都聯動著時代的脈搏。
在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編輯都被授予文化創造者和傳播者的重要社會身份。而在商業氣息濃厚的現當代,除了編輯出版工作相關行業能夠始終對於編輯的工作性質給予一定的肯定之外,編輯仍然是一個不被完全肯定其價值的行業。同時編輯在文化素養等方麵的教育也較為匱乏,主要是靠編輯從自身的素質以及前輩的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