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越時代的電影(1 / 3)

——從敘述學角度解讀《霸王別姬》的主題

藝廊回聲

作者:魏亮

【摘要】電影《霸王別姬》通過京劇藝人的經曆,展現了中國現當代曆史,並試圖探討曆史的變更對京劇藝術地位的影響。電影再現了曆史變更時代京劇藝人的生活。敘述學是對於文化的透視。電影《霸王別姬》的主題深刻,深度挖掘中國燦爛的文化曆史、人性,片中影像華麗精致、劇情細膩自然。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表現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這種對曆史的挖掘,是大膽獨到的。此片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曆史深度。

【關鍵詞】《霸王別姬》 影像 敘述學 敘述結構 主題內涵

荷蘭後現代敘述學家米克巴爾說:“敘述是一種文化的理解方式,因此,敘述學是對於文化的透視。”即敘述學解讀的最終目標還在於揭示其文化與政治所指。電影《霸王別姬》的主題深刻,深度挖掘中國燦爛的文化曆史、人性,片中影像華麗精致、劇情細膩自然。導演陳凱歌選擇以中國文化的國粹——京劇為背景,以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凸現他對傳統的文化,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此片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

象的張力更具曆史深度。

一、影像藝術創作及其呈現

1、影像的敘述行為

敘述學有一條公理:不僅敘述文本,是被敘述者敘述出來的,敘述者自己,也是被敘述出來的,不隻是常識認為的作者創造敘述者,而是敘述者講述自身,說者與被說者的雙重人格,主體要靠主體意識回向自身才得以完成,這才是理解絕大部分敘述學問題的鑰匙。

影像盡管是在敘述,但敘述中存在的是隱指作者與隱指讀者的可能性,隱指作者是從敘述中歸納、推斷出來的一種獨有的人格,這種人格代表了所要體現的一係列個人心理、藝術觀念的價值以及社會文化形態、。影片中選用的幾個京劇的片斷,是經過嚴格精選的,陳凱歌說是要“盡量借這些片斷說明程、菊及段三人關係的變化”。但事實上,不單如此,這些京劇片斷,對於塑造程蝶衣形象,是極具魅力的視聽元素。(如圖1)

2、影片的敘述結構

在影片的敘述過程中,作者陳凱歌表現出來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犀利無情的嘲諷。影片《霸王別姬》通過描寫主人公的生命曆程來表現人性的主題,以人的變化來窺探整個社會的變遷。作為一個成功的悲劇人物形象,程蝶衣既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受害者,然而他又象王國維一樣,徹頭徹尾地被該文化所“化”——以至從人格上無法麵對文化衰落的現實。影片是由三個大的部分,九個中心事件構成了全片的敘述框架,通過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結發兄弟的描寫,從而生發影片的敘述主題和人文內涵。影片的背景是燦爛之極的京劇藝術,他們都投身於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但是由於環境和世態的異化,雙方對自身所從事的事業的認知卻大相徑庭,從而走上了不同的生命命途。但是,在這部跨越曆史長河的影片中,兩位男主人公和傳統藝術——京劇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引發了難斷涇渭的情感糾葛,也正是由於在這樣的曆史和人文的背景之下,影像在具體的段落結構方式上充分的借鑒了戲劇化表現手法,使得影片無論在影像造型,還是在情感氛圍的營造方麵,都體現出了跌宕起伏的鮮明韻律感以及生命的律動之感。在借鑒京劇的藝術生命形態的同時,自身結構也具有了暗示生命曆程的本體象征意味,充滿真實力量的體現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主題,人物情感的真實性和影片敘述的非現實性同時獲得了圓滿的影像化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