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山夜話》的特色及其對當今報紙副刊的啟示(1 / 2)

業務探索

作者:蔡敏傑

【摘要】鄧拓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發表雜文,《燕山夜話》以深刻的思想,豐富的知識和特有的文采贏得了群眾的喜愛。本文從選題、內容、行文等角度分析《燕山夜話》的特色,及其對現代報紙副刊的啟示。

【關鍵詞】《燕山夜話》 特色分析 報紙副刊

《燕山夜話》是鄧拓以馬南邨為筆名在《北京晚報》副刊開設的一個雜文專欄。該專欄曆時一年半,從1961年3月19日第一篇《生命的三分之一》開始,到1962年9月2日最後一篇《三十六計》止,共計153篇雜文。《燕山夜話》的宗旨是“提倡讀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振奮精神”,多數選題是號召群眾讀書、學習知識,並且涉及醫學、曆史、文化、教育等領域,為群眾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導和科學的建議①。鄧拓的專欄開辟後,有些報刊陸續學習《燕山夜話》的優點,也在副刊上開設類似的專欄。這些專欄的出現,活躍了人們的思想,開闊了讀者的眼界,吸引了讀者的興趣,在宣傳方麵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燕山夜話》誕生的背景及其影響

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廬山會議後的“反右傾”錯誤,加上自然災害、中蘇關係破裂使國家經濟雪上加霜。1961年1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建設不能急,要搞它半個世紀,要搞幾年慢騰騰,不要務虛名而遭實禍。他還號召全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開展調查研究之風,要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會議剛剛結束,時任北京市委書記、主管文教工作的鄧拓在常委會上發表了一些關於報紙宣傳工作的意見,他遵照毛主席倡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主張在工業蕭條、農業歉收、群眾生活困難、情緒低落的時候,報紙幫助群眾開闊視野、提供知識,增加生活趣味。②

據時任《北京晚報》副總編的顧行回憶,他和晚報副刊《五色土》的編輯劉孟洪得知鄧拓關於“報紙要提倡讀書”的意見後很興奮,向鄧拓書記組稿。再三約請之後,鄧拓同意開設專欄,他說:欄目就叫《燕山夜話》,燕山是北京的一條主要山脈;夜話,就是夜晚談心的意思③。

《燕山夜話》不僅在國內引起不小的轟動,還令全世界的關注。1966年《燕山夜話》的日文譯本在日本出版,德文在瑞士出版。1974年,莫斯科進步出版社還出版了《燕山夜話》的俄文版本,之後美國哈佛大學出版了英文選本④。

二、《燕山夜話》的特色

1、選題注重生活性、科學性、教育性

綜觀《燕山夜話》合集,選題十分廣泛,涉及曆史、地理、文學、藝術,教育、科學、養生,被譽為“小百科全書”。

鄧拓的文章十分注重生活性,隻有植根於生活的選題才能贏得讀者的喜愛。鄧拓的文章注重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必不可少的事物,以及人們的共同經曆,引起讀者的共鳴。

《燕山夜話》的選題也十分注重科學性。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緊密相連。“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的左傾錯誤思想雖然已經結束,但許多人的思想迷茫,亟需科學的指導。鄧拓在選題上注意到在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引導,向人們推廣科學,給人們信心。

《燕山夜話》的選題同樣注重教育性。最初的一係列選題都是從教育出發。第一篇《生命的三分之一》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利用寶貴的時間學習知識。第二篇《不怕天》給讀者以唯物主義教育。第三篇文章《歡迎雜家》鼓勵讀者學習廣博的知識。之後,他陸續寫了《一把小鑰匙》、《不要秘訣的秘訣》等20多篇文章,獨有見地的介紹正確的讀書態度和方法,幫助青少年樹立學習的決心和信心。

2、內容上旁征博引,注重貼近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有人稱鄧拓是一個雜家,這一點也不誇張,讀他的雜文,就像遊覽一座琳琅滿目的知識寶庫,受益匪淺。《燕山夜話》的153篇文章中,引述古書、典籍達四百七十多處,有時一篇文章就有十幾處。鄧拓的文章旁征博引,引用的古籍涉及《史記》、《漢書》、《北史》、《唐書》、《宋史》、《禮記》、《爾雅》等經典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