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不僅選題上極具生活性,內容上也具有貼近性。文章的開頭往往注意在地理和心理上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文章《這不是好現象》從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華書店門市部寫起,這種地理的貼近性博得了讀者的好感。
《燕山夜話》的內容非常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是吸引讀者的關鍵所在。《燕山夜話》的文章除了旁征博引,還將知識性和趣味性完美結合。
3、行文簡略,文風樸實,通俗易懂
“短文章要能耐讀,必須有新鮮精彩的內容,最好要比長文章更多地解決問題,不為陳言腐詞,不為疏慢之語”。這是鄧拓主觀上對於文章短小精悍的要求,為他簡略的行文奠定了基礎。《燕山夜話》的每篇文章幾乎都在2000字以內,但是鄧拓卻可以在短小的篇幅裏力求讓自己的觀點自然流出,平切真實,沒有蕪雜冗餘之筆。《歡迎“雜家”》隻用短短八百字就論證了專門知識和“雜家”的辯證關係,又從古代的雜家劃分論述到現在知識的分類,引用了《淮南子》、《呂氏春秋》的經典資料,最後提出“雜家”的廣博知識對於各種領導工作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知識、思想和情趣凝聚在短小的篇幅中,成為《燕山夜話》的顯著特色。
鄧拓的文章用語質樸,沒有華麗之詞,用平凡樸實的語言進行寫作,通俗易懂。比如“薑夠本”,文章稱“我曾向幾位同誌請教過這句話的來曆,都以為是‘剛夠本’,把‘剛’字讀成‘將’字的音,後來有位熟悉農業生產的同誌告訴我說,這是‘薑夠本’。”這種文字在鄧拓的文章裏很常見的,足見鄧拓語言的通俗和樸實。
三、《燕山夜話》對當今報紙副刊的啟示
1、定位:文化品位
一提到文化品位,人們往往將其與高雅精深、曲高和寡相聯係,其實真正的文化是低姿態的接近人的心靈,關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生存狀態、心理欲求和精神狀況。⑤有些副刊隻是訴諸人的感官,放些矯揉造作的美文,找些看似有新聞性的應景文章,組成形式花樣百出、自娛自樂而內容空洞的專題。
《燕山夜話》的定位十分具有文化品位,與百姓有天然的血緣關係,選題和內容都是以一種“低姿態”呈獻給廣大讀者,切實關注讀者的生存和精神狀態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青年的就業問題曆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燕山夜話》中,鄧拓談了許多與就業有關的話題。文章《行行出聖人》論證了“無論哪一行業,都會有精通業務技術知識的聖人出現”,鼓勵那些畢業不知所措、沒有去向的年輕人學好知識、精通業務。文章稱隻要把主觀意願和客觀需要統一起來,通過努力都能做出顯著的成績。隻有做到這些,報紙副刊才能體貼人、打動人、營養人,滿足讀者的多元需求。
2、內容:平衡科學性與趣味性
雖然現在具有濃鬱生活味道的小品文、具有時代感的雜文、具有真實性的情感故事甚至具有傳奇性的曆史或軼聞趣事、地方掌故等都進入副刊,但有的過分注重趣味性,忽略了科學的選題,流於膚淺或選題單一,止於文藝。有的過分注重科學性,生澀難懂。隻有兼顧趣味性與科學性,副刊才能贏得受眾的青睞。《燕山夜話》平衡了趣味性與科學性,值得現在的報紙副刊借鑒。
3、風格:小故事大視野
所謂“小”是指文章的篇幅和形式,以小見大和短小精粹的文章很受讀者歡迎。“大”指的是作者筆力和文章的思想容量。《燕山夜話》的文章善於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開闊人的眼界。寓道理於簡單短小的文章中才能讓讀者讀起來不費力氣,從而更好地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參考文獻
①③楊玉珊,《從〈燕山夜話〉看鄧拓的新聞思想》【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②④梅玫,《〈燕山夜話〉的寫作特色及啟示》【J】.《理論界》,2007(1)
⑤張桂芳,《論報紙副刊當前的境遇與創新空間》【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
實習編輯:王雨燕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