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聶鑫森小小說二題(1 / 3)

聶鑫森小小說二題

生存

作者:聶鑫森

吃飯日當午

年近七旬的馬騏,早已息影林泉。他曾供職於省城社科院的飲食文化研究所,雖不能說著作等身,但著作等臀是千真萬確的。退休後依舊筆耕不輟,近日又出版了一本新書《舌尖上的美感探微》,行家、讀者一片讚揚之聲,發行量衝破了十萬。

馬騏除能寫關於飲食方麵的書之外,還很會吃,真正能品出各種飯菜的妙處;而且能親操廚事,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會吃會品評的謂之美食家,會吃會品評又會做的,才能稱作吃家。馬騏是名副其實的吃家。他食量大,胃口好,故胖如彌勒,頭圓、腹凸,體重達一百八十斤,連臉上的笑,都顯得肉嘟嘟的。

A市的一家職業學院,烹飪係的主任柳如絲,打電話盛情邀請馬騏去講一個上午的課,講什麼都可以,隻要不離“飲食”二字。聽課的人不光有老師、學生,還有一部分飲食行業的老板。馬騏和柳如絲在各種專業會議上見過麵,且印象不錯,他不能不去捧這個場。

柳如絲四十來歲,漂亮、熱情、幹練,很受院領導器重。馬騏佩服她酒量很大,喝起來痛快、瀟灑,毫無怯態。但飯菜卻是淺嚐輒止,少得可憐。有一次,馬騏說:“你怕胖,不肯吃,於是腰細如柳絲。我是個吃家,故腹闊如壯馬,但不悔。”柳如絲聽了輕輕一笑,臉驀地紅了。

從省城到A市不過七十公裏,清早學院派車來接馬騏。當他走進係會議廳時,離九點半開講還差十分鍾。柳如絲領著係領導一班人,站在門口迎迓。忽然,從人群擠出一個中年人,一把就握住了馬騏的手。

“馬老師,我是萬方,開飯店的。我曾給你寫過幾封信,請教烹飪方麵的問題。”

“嗬,是小萬!你是廚師出身,然後當了大飯店的老板,有出息!”

萬方轉過臉,對柳如絲說:“柳主任,謝謝你通知我們來聽課,同行來了不少人哩。”

柳如絲對萬方的越位迎接,有些不高興。她對馬騏說:“馬老師,人都坐好了,你可以登上講台了。”

馬騏說:“客隨主便。”

會議廳不小,聽眾有三百來人,擠得滿滿的。當馬騏剛坐到講台上,掌聲就發瘋似的響了起來。

馬騏喝了幾口主人沏好的龍井茶,待掌聲停住,說:“列位領導和朋友,謝謝你們來聽一個古稀老人的閑言碎語。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我得克服這毛病,這堂課就講一個字:鹽。”

台下掌聲雷動。

“現在嚴禁公款請吃,公務員嚴禁中午喝酒,好啊!但天下第一等大事是飲食,在家裏煮飯做菜,到飯店私款請客,總要吃得開心和舒服,關鍵就在廚藝。廚藝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常的食材,平常的調料,做出美味的菜品。坐在台下的許多朋友,比如萬方,你們以為如何?”

坐在第一排的萬方站起來,說:“馬老師,此乃方家之語。”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烹飪調味,離不開鹽。酸、甜、苦、辛、鹹謂之五味,而五味以鹹為首。《漢書·食貨誌》說:‘夫鹽,食肴之將。’日子過得沒有樂趣,俗語稱‘日子過得沒鹽味’;說某個人沒有情趣,俗語稱‘這人寡淡少鹽’。我這人雖老而有趣,應是有鹽味的人。”

大家聽得哈哈大笑。

接著馬騏口若懸河,侃侃而談。鹽的起源;鹽的品類:海鹽、井鹽、岩鹽;鹽在烹飪菜品時的具體使用方法及分量。做什麼菜要先下鹽,或者後下鹽,還有江浙地區最後上的一道湯,不下鹽,因吃過前麵的菜,口有鹹味,再喝湯,更覺鮮美……

到十一點半鍾,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聽眾戀戀不舍地離座。

柳如絲走過來,誠懇地說:“馬老師,當下嚴禁公款請客,也不能備酒,隻好委屈你到教工食堂去吃個便飯,但我和幾位係領導陪你用餐。”

“好。”

就在這時,萬方小跑上前,殷勤地說:“柳主任,上麵的規定你們得遵守。但想請馬老師及各位領導賞臉,我來做東宴請如何?我是站在規定之外的人,沒人管束。”

馬騏幾十年的飲食習慣,是中午得有幾個好菜,喝幾杯酒。但此刻不能讓主人難堪,於是問道:“柳主任,你看呢?”

柳如絲知道萬方的飯店開在市中心,離這郊外的學院很遠。她說:“馬老師講課太累了,還上你的飯店去?”

“不,就在學院門外的沁園春酒樓,包廂都訂好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