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辦公環境的管理
辦公環境的設置隻能滿足基本的工作需要,要想工作得更加舒適,還要加強對辦公環境的管理。辦公環境的管理主要包括:
(一)視覺環境的管理
視覺環境主要包括辦公室內的色彩和照明兩部分內容。
1.色彩
色彩對人的情緒有直接的影響,辦公室的色彩是否和諧,直接影響辦公室的氣氛。辦公環境的色調從總體上來說應該單純柔和,使人置身其中時能感覺平靜舒適。地麵、牆壁、天花板、辦公家具等的色彩應和諧統一。牆麵和天花板最好采用白色或乳白色,以增加光線的反射率;地板可采用不易被汙染的棕色;窗簾、椅套的顏色宜素雅,並與辦公室整體色彩相一致。
2.照明
辦公室照明宜遵循以下設計原則:室內燈光應分布均勻,采用光線柔和的日光燈,利於保護視力;減少光源的強度,避免用一個發光體,宜多用幾盞燈,降低光源強度,避免集束光而用均勻的散光;窗上宜裝半透明玻璃,以免用直接光而用間接光;光源宜置高處,並從後方或左側射入;盡量利用自然光,辦公室的窗戶可以使用能調節光線的百葉窗。
亮度不足的照明會引起眼睛疲勞、頭疼、困乏和出錯。有些地方,比如做校對等精細工作的地方,足夠亮度的燈光必不可少。
桌、椅,特別是客人的椅子,不要放在直對光源的地方。
(二)聽覺環境的管理
聽覺環境主要指辦公室內的聲音,辦公室內的聲音分有益聲音和有害聲音。有益的聲音,如伴奏音樂或愉快交談的聲音;有害的聲音,如辦公設備運行時發出的噪聲等。由於辦公室所處的周圍環境常有噪聲發出,如小汽車、摩托車、卡車的喇叭聲,談話、開會、打電話的聲音和人們必要的活動發出的聲音等。因此,控製有害的噪聲就成為辦公環境管理又一項重要任務。控製噪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進行:
(1)積極消除噪聲的來源。如辦公室的選址最好遠離鬧市區,或選擇不臨街的一側;辦公室的門窗應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如加裝雙層玻璃,粘貼密封條;牆壁、天花板宜采用吸音效果較好的材質,地麵可鋪設地毯等。
(2)辦公室內可以播放輕柔舒緩的無主題的背景音樂,以減輕工作疲勞,並消除噪聲引起的煩惱。
(3)對於工作時噪聲較大的辦公設備,可以用設置屏障、加裝消音罩等方法來減少或降低噪聲的影響。
(三)空氣環境的管理
辦公室的空氣環境管理,是指為了減少人們的精神消耗,增強舒適性而對辦公室的空氣進行精心調節。辦公室的空氣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的流通和淨化等內容。
1.溫度
一般來說,工作環境中最舒適並有益於健康的工作溫度是20~25℃。
2.濕度
通常情況下,最適宜工作的濕度為40%~60%。
3.空氣流通
必須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使空氣流通無礙。在沒有大氣汙染的情況下,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的充足與新鮮。
4.空氣淨化
為減少辦公室的汙染和尊重所有工作人員的感受,辦公室內應該禁止吸煙,以保證空氣的新鮮。辦公室內空氣的淨化包括打掃,拖洗,擦淨,上光與打蠟,用吸塵器吸塵等。
(四)空間環境的管理
辦公桌麵上要整潔,應盡可能少放東西。工作期間不放除手機、台曆、水杯之外的私人物品。最常用的東西要放在不必起身就可伸手拿到的地方。桌上所放材料應限於當天要用的資料,每天下班前應分類放回應放的地方,重要文件要入櫃鎖好。用過的資料、文件要及時歸檔或收起來。其他常用物品,如訂書機、信封、文件紙和工作手冊等應有序地放在抽屜裏,以取用方便為原則。對懸而未決的工作,備以專門的文件夾,每天檢查一遍,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加以注明。用不同的文件夾分門別類地存放需要簽名的信函,為便於識別,可在文件夾上做上小楊是某公司新聘任的女秘書,她不僅人長得年輕漂亮,且能說會道,幹起事來也是風風火火的。不熟悉的人都會覺得她一定是個稱職的好秘書,但熟悉她的人卻對她另有評價。不說別的,單看她的辦公桌就夠了:新舊文件雜亂無章地堆在一起,找一份文件至少要花半小時;台曆從來不用,都9月份了,台曆還停留在2月份上;筆筒裏筆倒有不少,但能寫字的不多;一上班就打開電腦,先把QQ掛上,領導一不在,就偷偷和好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