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客戶在買房這種大宗消費問題上,往往都是慎之又慎的、猶豫遲疑的,難以果斷決策的,因此,在促成客戶簽約這個銷售的關鍵階段,售樓員一定要善於捕捉客戶發出的稍縱即逝的成交信號,抓住促成客戶簽約的最佳時機,采用正確、巧妙、有效的促單策略與話術技巧,積極主動地創造成交的氛圍和機會,推動客戶作出購買決策。如果這“臨門一腳”踢不好,那麼即便前麵的準備工作做得再充分、再到位,也有可能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客戶說“我要回家與家人商量商量”
情景描述
房價談妥後,售樓員要求客戶交一些定金把房子定下來,客戶卻說:“我得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
錯誤應對
1.“好的,那等您與太太/先生商量好再過來吧。”
(這種說法雖然很禮貌客氣,也尊重了客戶的選擇,但是卻沒有了解清楚客戶為什麼要回去與家人商量,即沒有了解清楚客戶疑慮的原因在哪裏)
2.“好的,那您先回去與太太/先生商量一下吧,我明天給您打電話,您看怎麼樣?”
(這種說法雖然比第一種說法好一點,為主動跟進客戶做了一定的鋪墊,但因為沒有了解清楚客戶的疑慮點在哪裏,所以成交的幾率依然很低)
3.“先生,要不您下次帶您太太一起過來看看房,您覺得怎麼樣?”
(這種說法具有很大的風險,如果客戶回家和妻子商量出太多的疑慮,那麼客戶再回來的幾率幾乎為零)
4.“您既然這麼中意這套房子,房子各方麵的條件又很適合您,還有什麼好商量的呢?”
(這種空泛的說法對客戶沒有任何說服力,很難改變客戶的想法)
5.“您這麼喜歡這套房子,您太太/先生肯定也不會有意見的,您就自己決定好了。”
(如果客戶是位愛家且十分尊重家人意見的人,那麼售樓員這種無視客戶家人意見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客戶的反感)
情景解析
成交的關鍵時刻,當客戶提出要與家人商量時,通常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客戶以此為擋箭牌,想要拖延時間再作打算;二是客戶擔心自己一個人作決定太過輕率,需要與家人商量之後再作決定;三是客戶沒有決策權或不是單獨決策人,需要征求家裏其他成員的意見。
售樓員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對客戶的做法表示理解,並通過適當的話術引導客戶說出他要回去商量的真正原因,然後再根據客戶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果客戶有決策權,隻是想征詢一下家裏其他人的意見,或者客戶隻是以此為擋箭牌,想要推遲購買,售樓員可以嚐試以戶型暢銷、價格實惠等理由盡量說服客戶早作決定,也可以向客戶暗示房源很搶手,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客戶買走,刺激客戶的“惜失”心理;如果客戶沒有決策權或不是單獨決策人,售樓員可以以房源暢銷為由,令客戶產生緊迫感,促使其盡快與家人商議或帶決策人一同前來,同時,售樓員還要向客戶了解一下決策人的相關情況,並力爭讓客戶先交一部分定金,然後再帶決策者一同過來簽訂買房合同;如果客戶僅僅是想以此作要挾,打算得到一些優惠的話,售樓員可以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適當作出一些讓步或允諾,促使客戶立即作出購買決定。
話術示範
範例1
售樓員:“黃先生,如果您覺得沒什麼問題,那您先交一部分定金,咱們把房子定下來吧。”
客戶:“不急,我還是先回去跟太太商量商量再作決定吧。”
售樓員:“黃先生,是不是我哪裏介紹得不到位,使您有所疑慮呢?”
(引導客戶說出與家人商量背後的真正原因)
客戶:“不是的。”
售樓員:“那是不是價錢方麵您還有所顧慮呢?”
客戶:“也不是。我確實得先回家同太太商量一下才能作決定。”
(通過客戶再次強調回家商量可以判斷出,客戶可能沒有決策權,如果非要讓客戶交定金也是徒勞的)
售樓員:“這樣啊,那您看是我和您一起去您家一趟,和您太太商量一下,還是您打電話叫她過來再看看房子,最後再商量決定?”
(力爭與決策權人麵談的機會)
客戶:“還是我打電話給她,讓她過來看看吧。”
範例2
客戶:“我得先回去與家人商量商量,才能作決定。”
售樓員:“黃先生,您說得很對。買房是一件大事,的確需要與家人好好商量商量。”
(對客戶的做法表示理解和認同)
客戶:“對啊,等我和家人商量好了再過來看看。”
售樓員:“沒問題。不過我得提前跟您打個招呼,您看中的這套房子各方麵的條件確實很不錯,之前已經有好幾位客戶看過後都覺得很滿意,萬一您來晚了被其他客戶買走了就有些得不償失了。之前我有個客戶就和您一樣,對房子非常滿意,價錢也談妥了,就是要再與家人商量商量。結果,房子當天晚上就被另一位客戶買走了。他第二天得知消息後後悔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