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業法製觀念淡薄。現代社會是法製社會,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企業員工是否具有法製意識,是否知法、守法,是否將企業的經營活動置於法的監督、保護之下,這對於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規範企業管理行為,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5)企業公關行為失策。具體體現為:策劃不當,損害公從利益。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是公共關係策劃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公共關係活動缺乏必要的準備,準備工作做得越差,公共關係的成功率就越低。企業疏於傳播溝通,忽視與公眾的信息交流。傳播溝通可以優化組織結構,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取得對組織活動的諒解和支持。忽視公關調研,就會損害企業聲譽,調研是公共關係運作程序中重要的一步。
2.企業外部根源。
(1)自然環境突變。包括天然性自然災害和建設性破壞兩個方麵。天然性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旱災、澇災、火山爆發、河流改道、山體滑坡等,這些災害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往往無法回避、損失巨大,常常使遭受打擊的企業麵臨滅頂之災。建設性破壞是一種人為的災害,指某些人由於短視、無知、疏忽、失誤等原因,未按客觀規律辦事,釀成一種人為破杯的結果。
(2)企業惡性競爭。即不正當競爭,是指市場經濟活動中,違反國家政策法令,采取弄虛作假、投機倒把、坑蒙詐騙等手段牟取不正當利益,損害國家、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不良競爭行為。
(3)政策體製不利。比如,傳統經營觀念的影響、行業封鎖、產品壟斷等種種弊端,這些弊端甚至可以把一個企業逼向絕境。
(4)科技負影響。表現為:技術本身的危險性導致的危機,往往表現為重大技術設備的嚴重事故,技術進步帶來技術標準變化導致的危機。
(5)社會公眾的誤解。包括:服務對象對企業的誤解;內部員工對企業的誤解,傳播媒介對企業的誤解,權威性組織或人員對企業的誤解等。
(6)全新傳媒出現。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出現使人類進入了網絡時代,使人們的溝通呈現範圍廣泛、雙向互動、個性化、低成本等不同於其他電子媒體的傳播特征。
【思維創新】
企業潛在危機的防範要點:
1.從危機處理到危機管理。
2.從處理為主到預防為主。
3.從被動挨打到主動出擊。
4.善始善終,做好事後管理。
【實戰要點】
將潛在危機預防作為企業危機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並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許多人往往忽視了這一既簡便又經濟的成本降低辦法。
要預防潛在危機,首先要將所有可能會對商業活動造成麻煩的事件一一列舉出來,考慮其可能的後果,並且估計預防所需的花費。這樣做可能很費事,因為公司內數以千計的雇員中的任何一人,都可能因為失誤或疏忽將整個公司拖入危機。但是,這個方法卻很管用。
其次,謹慎和保密對於防範某些潛在商業危機至關重要,比如由於在敏感的談判中泄密而引起的危機。1993年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與通用電氣宇航公司通過多輪磋商終於達成了30億美元的收購案,這一秘密消息在高度緊張的日子中被保持了27天,結果卻在預定宣布前兩小時泄露給了媒體,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要想保守秘密,就必須盡量使接觸到它的人減到最少,並且隻限於那些完全可以信賴且行事謹慎的人;應當要求每一位參與者都簽署一份保密協議;要盡可能快地完成談判;最後,在談判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加入一些不確定因素(工程師們稱之為“噪音“),這會使竊密者真假難辨。即使做了這些,也應當有所準備,因為任何秘密都可能會泄露。
【情景再現】
1.情景案例
2003年2月8日,一條令人驚懼的消息在廣東以各種形式迅速蔓延——廣州出現流行疾病,幾家醫院有數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醫生。“死亡”讓不明真相的人們大為恐慌,謠言四起。2003年2月9日,羅氏製藥公司於廣州召開媒體見麵會,聲稱廣東發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並告之其產品“達菲”治療該病療效明顯。羅氏公司的醫藥代表也以達菲可以治療該病而敦促各大醫院進貨。該媒體見麵會的直接後果是為正在浪尖上的謠言推波助瀾,廣東、福建、海南等周邊省份的食醋、板藍根及其它抗毒藥品脫銷,價格上漲幾倍及至十幾倍,投機商大發“國難財”。“達菲”在廣東省內的銷量伴隨謠言的傳播而扶搖直上,2月8日前廣東省內僅1000盒,2月9日後飆升到10萬盒。曾有顧客以5900元買下100盒“達菲”!
2月1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質疑“達菲”:“禽流感”恐慌與銷量劇增有何關係?》的署名文章,指責羅氏製藥公司蓄意製造謠言以促進其藥品的銷售,並向廣東省公安廳舉報。羅氏製藥公司的商業誠信和社會良知受到公眾質疑,其形象一落千丈。同時,羅氏製藥公司還將麵臨嚴重的市場危機,直接的後果是“達菲”銷量的直線下跌。《南方都市報》的消息發出後第二天,廣州某醫院“達菲”的銷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費者提出了退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