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應變與危機處理能力(2)(2 / 3)

每一種危機都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其中影響最為嚴重的則是財務危機與媒體危機。這兩種危機足以在頃刻間致企業於死地。西方國家流行的“現金流為王”思想就是財務危機的重要表現,原百富勤、愛多、巨人等企業的破產都是緣於現金流的困難。媒體危機常常是導致企業一切危機總爆發的導火索,以前的藍田危機、近期最典型的德隆危機都是緣於媒體導火索的起爆。這兩種危機,一旦爆發,甚至企業都來不及采取補救措施。

德隆出事之前,相信與之關聯的諸多大公司老板都可以自信地拍胸脯:德隆,楷模呀,我們的經營十分正常,我們的合作十分愉快。事實上,如果看公司的財務報表、訪問公司的員工或者聽有關人士的介紹,大體都會得出相似的結論,甚至在德隆崩盤之後,公司內很多員工還抱有天真的幻想,通過自己購買公司股票、幫公司渡過難關。

德隆危機這件事情,說明了幾個問題:

1.企業危機常常比較隱蔽,甚至於一些資深的專家也難以察覺。

2.危機爆發具有緊急性。危機一旦爆發,常常勢不可擋,既具有突發性,又具有快速擴散性。

3.危機傳播具有公開性。俗話說: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裏。危機的傳播,常常會導致事態嚴重惡化。企業出現財務危機,其結果是形成危機連鎖反應,所有的資金鏈條頃刻間土崩瓦解。

4.辨識企業危機,通過企業自身的預防與檢查常常難以奏效。

企業進行對在危機發生之前有效辨識,預先防備、防危機於未然是必須的。有人認為,隻要企業建立自己的危機預防與處理係統,就可以高枕無憂。從零點調查的結果來看,52.3%的企業中設有專門的危機管理團隊,其中46.8%的管理團隊由高層管理人員全權負責,34.1%由高層管理人員和高級公關經理組成。好像已經搞的很不錯了,為什麼還會出現許多致命的危機?有道是“醫生都難治自己的病”,問題在於“隻緣身在此山中”。因此,借助於“外腦”幫助診斷是企業繞不開的必經之路。

如果說谘詢公司是企業醫院,那麼谘詢顧問就是企業醫生。企業生病,當然願意找名牌醫院、專科醫院、知名醫生,原因在於他們的經驗、他們的先進設備、他們的先進方法。一些專門的谘詢公司在診斷過程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結算表危機測試法、收益表危機測試法、資產負債表危機測試法、野田式危機測定法、商品結構危機測定法等。通過一係列的檢測手段,對企業危機的各項指標就有了十分詳實的數據,都可以換算為企業在各項經營管理方麵的危機指數。在對企業危機程度進行診斷評測之後,一方麵為企業領導指出了企業當前存在的主要風險;一方麵也會提出企業解決主要危機的一些策略;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建立企業自身的危機預警係統。

【巧手點金】

危機韋氏大字典詮釋為:“一件事的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又可闡釋為“生死存亡的關頭”和“關鍵的刹那”,可能好轉,可能惡化。由此可知,“危機”是在一段不穩定的時間,與不安定的狀況下,急迫需要做出決定性而有效的措施。所以,危機處理往往存在於一念之間。達爾文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用危機處理的角度思考〝適者〞是指能夠麵對危機、解決危機,最後能夠繼續生存下來的主體;“不適者”正是那些無法適應危機挑戰而被淘汰的主體。

危機處理的第一步是正確認識危機,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往往因為無法正確認識危機,導致在處理上產生極大的誤差,徒然擴大損失,增加處理成本。危機處理者應能在“關鍵的刹那”認識危機已經降臨,並立即辨認是何種危機,隨即確定處理方向,若如此方能在危機處理上奠定良好的基礎。

【思維創新】

危機何時發生,的確難以預測,這是因為引發危機的因素非常之多,尤以外在環境變動時所產生的危機,更難以捉摸。不過若出現以下現象時,的確較易發生危機:

1.改變行為常模,出現異態。

2.本身的狀況(製度)不健全。

3.在變動的政經環境中,風險高、事故多。

4.處順境,易為眼前的利益和局部的勝利所迷惑。

5.疏於政府法律的頒布。

6.市場新的技術產生。

7.競爭對手的競爭戰略改變。

8.社會結構的急遽變遷。

9.事情繁瑣,缺乏周延計劃時。

10.處於激烈競爭的情境中。

11.受環境影響,情緒失調時。

企業領導人應認真把握這十一條,這將非常有助於在危機發生之前及時辨識危機。

【實戰要點】

企業在危機辨識上首先要提高危機預防的警惕性。通過日常管理,防患未然,消除危機於萌芽。預防的關鍵要從危機類型入手,順藤摸瓜,找出對策。然而,即使我們做了大量的預防工作,也許仍有一些不可預見的危機會突然出現。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化解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