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變化很快,競爭對手很強,企業如何立足?企業如何發展?企業如何壯大?這是所有企業麵臨著的一個重大課題。解決不好這個問題,企業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戰自敗”。
一個使企業能夠立足,一個使企業能夠發展,一個使企業能夠壯大的“出路”在哪裏?每一個企業,都在苦苦的追尋著。如光明乳業找到了這個製勝的法寶,這就是“在不斷學習中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企業隻有常變,才能常新。就是“百年老店”,也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墨守陳規,也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在變中求發展,而是在變中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易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人不能不變。企業怎能總是“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有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意思是說:隻有“與時俱進”,隻有“常變常新”,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變化的時代;企業所處的市場,是一個變化著的市場。市場在變、需求在變,如果企業不變、管理不變、產品不變、技術不變、觀念不變,誰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立足?戰場上,打飛機有一個“訣竅”,就是要打“提前量”。企業管理者應對突發性事件,更應該有打“提前量”的意識。如此,才能應對自如,不至於慌了手腳,亂了陣腳。
【思維創新】
諸葛亮在觀察什麼人具有優良的突發事件應變能力的一句經典名言是: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意思就是通過出其不意的問答來觀察其應對突然問題或事件的應變能力。對這句話的解釋又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小故事,故事大概內容如下:
有一次,紀曉嵐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皇帝來議事,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紀曉嵐就對同僚說:“老頭子怎麼遲遲不到?”這話正好被走來的乾隆皇帝聽到,便厲聲問什麼是“老頭子”。在眾人嚇得戰栗之際,紀曉嵐卻從容不迫地回答:“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子。”乾隆皇帝聽後轉怒為喜。
受這個故事啟發,我們的企業領導在變幻多段的市場環境麵前,能在自己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迅速作出決策,並交給下屬去有效執行,以化解危機,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
【實戰要點】
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高漲,企業的內外經營環境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不一樣,由過去較為定型的狀態變為不定型狀態。簡言之,如今的時代是一個充滿風險和快速變化的時代,企業經營管理者是否具有變革的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命運。企業家必須從原來熟悉的環境中走出來,學會在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經濟中增強新的應變能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開拓前進。
對此,美國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托馬斯·格瑞提如是說:“企業領袖當然必須具有足夠的企業經營知識和能力,包括品牌創新、營銷、財務、人際交往等,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能夠整合所有的知識……未來企業精英更重要的條件或許應該是具有管理‘持續變革’的能力,即對突發事件和各種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麵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許多中國企業都將步入國際市場競爭的軌道。若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在經濟全球化的拚搏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就不能稱之為優秀企業家。
以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為例,他被稱為當今信息產業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傑出的人才和企業家。比爾·蓋茨在二十幾年間聚集近1000億美元的財富,而成為現代社會最大的神話。有人甚至在因特網上設置了一個“比爾·蓋茨財富鍾”,以顯示這位世界首富與秒俱增的龐大資產。比爾·蓋茨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的英雄”、“創造市場奇跡的企業英雄”。比爾·蓋茨所領導的微軟公司聚集了幾千位優秀人才,因而使微軟公司的財富日益驟增,成為知識經濟的現代企業象征。這都是因為比爾·蓋茨擁有與眾不同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情景再現】
1.情景案例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排在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家的第26位。目前,張瑞敏是惟一上榜的中國企業家。海爾集團是被美國哈佛學院列入案例的第一家中國企業。張瑞敏是應邀走進哈佛學院MBA課堂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中國企業發展提供的大量實例已足以表明,一批優秀、傑出的企業家帶出一流的企業。眾所周知,“海爾”、“春蘭”、“聯想”等國內著名企業迅速崛起,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關鍵在於這些企業擁有像張瑞敏、陶建幸、柳傳誌等這些創新人才和企業家,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決斷,果斷指明企業的發展方向,維護企業的健康發展。這批知識、智慧型企業家的崛起,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