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GMS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在東南亞中路突破
個性表達
作者:盧光盛
大湄公河次區域(縮寫GMS)是指湄公河流域的六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和我國雲南省。GMS位處中南半島,“肩挑兩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可以說是“一帶一路”的交彙之地,它的東邊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南段)。筆者認為應充分重視和升級GMS合作,為推進“一帶一路” 在東南亞實現中路突破奠定堅實基礎。
GMS在“一帶一路”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是有比較完善的區域合作機製。“一帶一路”戰略所強調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這裏的基礎是最好的。二是雙邊和多邊合作有經濟合作作為支撐,周邊國家對我國有著較高的經濟依存度。三是總體上沒有重大的政治、安全威脅,或處於可控範圍,合作的進程受其他因素影響而出現中斷、逆轉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應在“一帶一路”的總體規劃下、以“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新理念為指導、結合“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來打造GMS升級版,使GMS成為“一帶一路”的早期收獲項目。
打造“GMS升級版”應注重中路突破、拉動兩翼。當前環境下,在中南半島區域範圍內,推進東線和越南、西線和緬甸的合作尚存在一些現實障礙。相較而言,中路的老撾、泰國和柬埔寨的合作條件則相對較好,故可以把其作為“一帶一路”的早期收獲項目來加以重點經營。
具體怎麼做呢?一是應加快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聯通,推進中老、中泰鐵路建設。按習主席2015年1月中旬視察昆明火車南站時所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關鍵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實現互聯互通”。也就是說,我們要盡快把鐵路、高速公路修建到邊境口岸,讓對方國家了解、感受並真正獲得由此帶來的利益,我們才有可能更好地推進道路聯通工作,調動周邊國家的積極性。我們不強迫、不強推,而是把道路、優勢、機遇擺到你麵前,讓你選擇要不要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要盡量體現這種觀念——“選擇權在你,跟不跟中國合作,是你的選擇”,但結果應是“跟了是你的機遇,不跟是你的損失”。
二是重點經營好中路的老撾、泰國和柬埔寨,推動緬甸和越南的積極性。首先可以考慮重點推進對老撾的各方麵工作,在與老方充分溝通和老方接納的基礎上,大幅度加強對老撾的投資和援助力度,把前些年我國給老撾北部九省做的發展規劃,真正落實起來。積極利用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各種區域合作基金,以中老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為起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開發、扶貧、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技術培訓等方麵工作,向老撾開放更多市場,尤其是大米、玉米等關鍵產品。筆者認為,當前環境下我們除了要關注“走出去”之外,還要更多地“放進來”,也就是說,充分利用我國的市場容量和購買力,放開或放鬆周邊重點經營國家的商品對華進口,夯實利益共同體。近幾年可以考慮以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為基礎,引入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優惠政策試點推行,大膽借鑒國內自貿區經驗並結合沿邊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建設中緬、中老和中越之間三點一線的“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並將貿易投資之外的非經濟因素合作(如非傳統安全合作、人民幣跨境結算和人民幣周邊化、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麵)包括進來,最終建立新型的自貿區合作模式。上述對於老撾的工作,在條件成熟時可將相關模式向柬埔寨和泰國擴展,並推動緬甸和越南的積極性。
三是開展更多的功能性領域合作,擴展GMS合作的寬度和深度,使之形成利益交織和交換網絡。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應在次區域合作中對原先較為單純的經濟合作進行拓展,在上述問題領域上開展功能性合作,使彼此之間形成更密切的政策對話、更大更深的利益交織、捆綁和交換網絡,營造更融洽的合作氛圍。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我們一直希望與下遊國家在湄公河航運安全上有更多合作,但相關國家並不積極,他們希望我們提供更多的湄公河上遊水量(幹季時)和水文資料,並要求我國加入湄公河委員會(MRC),對我在上遊瀾滄江流域開發提出關切和願望。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就此進行談判呢?另一個例子是,湄公河下遊國家不是希望我們更多放開市場嗎?那我們可以要求對方有更多的投資開放和投資安全保障。當然開展這些相關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和人員有更高的智慧和更充分的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