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倡議“中朝韓經濟走廊”,實現周邊合作全覆蓋(1 / 1)

倡議“中朝韓經濟走廊”,實現周邊合作全覆蓋

個性表達

作者:石源華

“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中國發展與周邊國家關係、實現國際合作的戰略大政。在此戰略指導下,中國提出或強化了一係列建設經濟走廊和經濟帶的倡議。如在北方提出中俄蒙經濟走廊,在西南方提出中巴經濟走廊、中緬印孟經濟走廊,在東南方麵,提出大湄公河次區域“三縱兩橫”五個經濟帶和中國與東盟“10+1”升級版。建設這些次區域經濟走廊或經濟帶,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布點和組成部分,對於實施周邊外交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

然而,環顧中國周邊,可以發現東北亞由於種種曆史原因,在中國周邊外交合作圈上是個斷裂和缺口。盡管20餘年前聯合國主持的大圖們江開發已經啟動,但並不成功。為此,筆者倡議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

與中國國內圖們江流域的長吉圖發展戰略與鴨綠江流域的丹東沿江開發戰略相配套,在長達1300多公裏的中朝邊境線上對朝開展經濟合作與交流,同時,利用中韓關係大幅提升的優勢,促使中朝、中韓、韓朝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實行聯動,意義重大。隻要中朝、中韓達成共識,即可直接采取行動,而且中朝之間已經啟動了部分重要合作項目,中韓關係更是早有長足的發展。

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具有多方麵的戰略意義。

中朝韓經濟走廊將使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國際經濟合作圈順利合攏,圓滿地補缺原有的斷裂和缺口,使中國周邊國際經濟合作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圈。

中朝韓經濟帶恰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彙點。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可使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兩大戰略實現對接。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可經由各種路徑,加入歐亞大陸橋,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同時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相銜接,有利於東北亞與世界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也有利於朝鮮融入國際社會和提升中韓經濟關係新水平。

建設中朝韓經濟帶可與中國東北振興戰略實現聯動。北有長吉圖發展戰略,南有丹東沿江發展戰略,中國應抓住目前難得的曆史機遇,將對朝工作重點轉移至擴大對朝經濟交流和合作。中朝韓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在東北亞腹地建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塊高速發展的新熱土,不僅可為長吉圖發展戰略和丹東沿江發展戰略實施添加國際機會,而且也可推動中朝、中韓關係經此台階更上一層樓。

建設中朝韓經濟帶,有可能與朝鮮“全麵建設經濟強國方針”戰略相銜接。朝鮮宣稱2013年後進入“全麵建設經濟強國”的曆史新階段,主張以“我們式的經濟管理改善辦法”,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符合朝鮮的國家利益和戰略需求。朝鮮的開放戰略為“四點兩線”,即南線有金剛山旅遊區和開城工業園區兩重點,麵向韓國;北線有羅先經濟特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特區兩重點,麵向中國。朝鮮這一開放戰略布局可與中朝韓經濟走廊實現對接,推動朝鮮融入東北亞區域合作以及中朝、韓朝以及中朝韓的經濟合作和交流。

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也有可能與韓國樸槿惠總統推行的“韓半島信任進程”相銜接。樸槿惠上任即提出了“韓半島信任進程”,並於2014年3月在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發表演說,提出對朝三大新倡議,特別主張“韓朝共同繁榮建設基礎設施”,“韓國可以在通信和交通基建等領域投資,向朝方提供金融、稅收等經濟領域的培訓,朝鮮應向韓方開放地下資源開采權,以實現互惠互利;韓方還可以積極推動韓國、朝鮮、俄羅斯三方合作的經濟項目,包括鐵路建設”等。這些設想如能實現,無異可對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如虎添翼。

建設中朝經濟走廊也有望得到俄羅斯的支持。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國家戰略。俄羅斯的“東向戰略”已成定局,其基本思路是要打開通向亞太的市場,對於先鋒、羅津港口的開發非常積極,夜以繼日地進行建設,有與中國競爭的態勢。2013年9月22日,連接俄羅斯遠東城市哈桑和朝鮮經濟特區羅津港的鐵路已開通,進一步的目標是建設俄朝韓鐵路通道和能源通道。這些開發對於中朝韓經濟走廊的建立與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