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養信托可以是一種方案(1 / 2)

醫養信托可以是一種方案

泛讀地帶

作者:車耳

顧名思義,醫養指的是醫療加休養,既有醫護又有療養。和醫院比起來這種形式多了養生之道,而和養老院比起來這種形式則多了治療和醫護。醫養信托則是將這種形式機構化、獨立化和專業化,它涉及的是多邊關係,而不是簡單的醫患或者是療養院和療養者之間的關係。在這種個性化安排——按當下流行說法就是“私人訂製”過程中,資產所有者意願得到了自始至終的貫徹,資產管理者盡職盡責,因而資產受益人得以有尊嚴幸福地生活。在這裏,所有權、管理權和受益權被重新解構。這些重構權利和義務在好萊塢那部感人影片《雨人》中,得到了鮮活生動的詮釋。

遺囑信托引出的感人故事

影片開頭,離家出走多年、和家人斷絕關係、以開修車鋪維生的查理·巴比特在工作和生活一片混亂時,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得知失聯多年的父親去世,十分不情願的他不得不趕往老家出席葬禮並繼承遺產。當律師宣布父親隻把一輛老式的“別克”車和一座薔薇花園留給了自己、而將300萬美元巨額現金遺產列為信托資金交給他人管理時,本來連遺囑都懶得看的查理頓時傻眼了。之後憤憤不平的他開始了“維權”之旅。在辛辛那提信托,查理知道那筆錢的受益者是一個大自己好幾歲且從未謀麵的家夥,叫雷蒙·巴比特——居然和自己同姓,還住在一家療養院裏。

查理來到了雷蒙長期居住的療養院,發現雷蒙竟然是自己的親哥哥,一個嚴重的自閉症患者。雖然他在數字上有過目不忘的天賦,但在常識問題上的理解力卻跟白癡差不多。

查理當然不甘心巨額財富落在“傻瓜”哥哥手中。他假意替雷蒙申請出院回家,途中刻意討好雷蒙,試圖取得他的信任,伺機謀奪他手上的遺產。然而在和雷蒙朝夕相處多日後,查理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在自己兩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唯恐雷蒙受到刺激不能控製情緒而傷害查理,才把雷蒙送到療養院,一住幾十年,以至於查理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哥哥的存在。父親在去世前深知早年離家出走的聰明小兒子完全可以獨打天下,於是就把絕大部分財產交給信托機構,以便在自己離世後生活無法自理的大兒子能夠有尊嚴地度過一生。

在這段帶走雷蒙的長途旅程中,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戰勝了查理原先隻求一己利益的私心。他最終明白其看似嚴厲的父親的愛子之心,感到了心靈的震撼。

委托人噴淋信托的人性化特征

在美國,如果死者在生前利用信托把自己的財產轉到他人名下,這些財產的繼承和分配就無需經過遺囑認證,從而使繼承人以較少的花費較快地得到財產。由於信托協議是不公開的,委托人的遺產和繼承人財務上的隱私受到了保護。而且,當一個人的遺產淨值超過一定數額時,在西方國家都要支付遺產稅,而利用信托,可以預先做某些合法的避稅安排以達到省稅目的。

由於未來不可預期而且壽命有限,西方國家一些睿智的成功人士作為委托人不願意簡單地將財產化整為零地分幾塊給家人,而是將絕大部分財產托付給受托人,在其去世後,按其意願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財產,促進受益人的福祉,更好地照顧患有某種先天疾病的子女。委托人並不指望對子女進行平等或者“按勞”分配自己的信托財產,而是將其“按需”分配,就像噴灑給禾苗的水一樣,哪一棵弱一些,就給哪一棵多灑點。因此這類信托也稱作“噴淋信托”。

這時,委托人通過協議設立“生前信托”,在世時就將其財產交給受托人,由後者對這些財產進行全麵管理,直至規定年限,在信托終止時,按委托人意願的分配比例處置信托財產。也有的生前信托規定,先由委托人自己作為受托人管理其財產,但委托人一旦死亡或無能力繼續自己管理時,由某銀行或個人作為繼任受托人負起管理信托財產的責任。在此前,銀行事實上處在一種“後備”和“待命”狀態。這種信托因而也稱為“備用信托”。

英美國家財富傳承還通過隔代信托和積累信托。在隔代信托中,委托人僅將信托財產的部分利益給予其繼承人,比如配偶或子女,而將信托大部分利益預留給孫輩,確保家產不落入外姓手中——比如妻子改嫁。還可以規定同樣的隔代相傳方式,讓這種安排持續下去循環重複,代代相傳。積累信托則是將事先約定信托財產的收益直接納入信托本金,不做分配,集腋成裘,以便在受益人繼承時可以掌握巨大的家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