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單的規則更易激發互動(1 / 2)

簡單的規則更易激發互動

【編者按】盡管曾設計出Foxmail,但在成為“微信之父”之前,張小龍並不為公眾所熟知。如今,他與同樣有著深厚技術背景的馬化騰成了好搭檔,除負責騰訊公司廣州研發部的管理工作外,他還參與騰訊公司重大創新項目的管理和評審。顯而易見,能做出微信這樣的戰略級產品,除技術而外,還有對於用戶和產品的透徹理解及對未來的直覺。

張小龍會要求他的產品經理人手一本《史蒂夫·喬布斯傳》,也曾有人說過,如果求職者說自己看完了凱文·凱利的《失控》,麵試就可以結束了。作為一名“微信先生”,張小龍平日裏會看哪些書?這些書又如何影響著他對“微信”的構想呢?本文將逐一分析。

做產品要追求互動和人性化

凱文·凱利,一位在亞洲遊蕩了近10年的美國人,東方激發了他對於技術的思考,最終通往哲學的終極命題。在他筆下,失控,往往意味著不確定性,容易使人感到不安,但正是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成就了創新的源泉與進化的動因。

在廣研,產品經理們人手一本《失控》,因為張小龍說過:不讀《失控》的產品經理,知識結構是不完整的。在騰訊內部的演講中,張小龍反複提及這本書啟發了他的產品觀:不與用戶產生互動的產品,是失敗的產品。

產品規則越簡單,才越能讓群體形成自發的互動。產品上線後,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會自己與海量用戶互動,最後會互動出什麼結果,是產品設計者不能控製的。

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凱文·凱利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全新的科技觀。他認為,作為整體,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係統,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時期。

張小龍對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充滿興趣,花工夫研究了人類的起源,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他還曾在知乎上提問:原始人用什麼來剪指甲?廣研內部對搖一搖有個專門的稱呼:擼一擼。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姿勢,最原始的,體驗往往是最好的。

為什麼?張小龍說自己平時會非常留心觀察三四歲的小孩子,他發現他們很喜歡用iPhone與iPad,因為這兩款電子產品很容易學,比如開機,雖然看不懂“滑動來解鎖”,但因為觸摸是人的天性,他們會下意識順著箭頭的方向用手指去滑動。“越簡單,越原始,就越人性化。”

在騰訊公司內部,張小龍被稱為繼馬化騰之後的第二個“超級產品經理”“中國的喬布斯”。微信4.0推出時,張小龍更新了微博簽名:越簡單,但越好。這是德國工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崇尚的設計理念,也是喬布斯“至繁歸於至簡”的精神。4.0初期的朋友圈甚至沒有濾鏡,因為他認為:照片真實、不加修飾地反映生活即可。

微信發展早期,一些創意常被競爭對手模仿,並進化出新功能,馬化騰曾問張小龍:是不是要做細化,免得別人做了那些我們沒有想到的功能。張堅決否定,他說:隻有做到極簡,才無法被超越。一位微信團隊前成員透露,對於微信每個版本的設計,張小龍都會鼓勵大家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現在你正在用的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我們砍了300多個功能後留下的。”他說。

微信的開機畫麵,起初做過許多方案,大家比較傾向於兩個人站在地球前,張小龍堅持就一個人,否則無法傳遞這款應用的用意:人很孤獨,所以需要溝通。

朋友圈也是一款充滿極簡主義的產品,它的主色調是藍灰色,這也是張小龍平時常穿的T恤以及廣研辦公室的色調。拍照片,按一下右上角相機按鈕;寫純文本,長按右上角相機按鈕即可,這一功能許多用戶起初並不知道。但張小龍從不說,也不擔心用戶不會用,“你去找,自然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