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大叔”的公司是好公司(1 / 2)

養“大叔”的公司是好公司

作者:宋鐵軍

缺少大叔的公司,肯定是活力四射的公司,但公司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活力。把老員工的經驗與新員工的創新力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

我經常訪問國內一家著名的政經網站,和幾位編輯也很熟,有一天聽他們老板介紹,這個編輯團隊非常年輕,平均年齡不到30歲。老板應該是在誇獎他的員工年輕有為,但在我看來,處理宏大厚重的政經題材,這個團隊過於年輕了。對網站的選題暫且不做評價,在我所發現的網站上編輯的差錯,絕大部分是因為曆史知識(更準確地將是閱曆)的欠缺。太遠的不講,這些年輕人分不清《智取威虎山》和《紅燈記》這兩出樣板戲,所以配圖錯了也沒人發現。如果當時老板征求我對網站的建議,我會說,在編輯部裏配一個“大叔”。

今天,在寫這篇《實習大叔》的影評時,又想到了這個建議。

2013年上映的電影《實習大叔》,可以被看成勵誌片、喜劇片,可以當成神片,也可以當成爛片。但有一點是獨一無二的,這是穀歌全程無遮掩植入的影片,是第一部全景呈現穀歌場景風貌的故事片。所以,有影迷這樣回擊批評聲音:穀歌老板看過劇本後都同意拍攝了,你們比他們老板還高明?影片中關於穀歌的內容有95%是真實的,另外的5%是被導演理想化的穀歌。

說這是爛片也有道理,因為影片從頭到尾就是俗套:

兩位70後(所以被稱為大叔)銷售員比利和尼克,已經打拚成了業界明星,但就在他們盡全力推銷一款限量版手表的時候,公司倒閉了。老板無奈地說,電子商務已經統領潮流,沒有人再需要傳統意義上銷售員了,甚至不再需要手表了。於是,老兄弟倆隻能自謀出路再就業。

縱然是70後落伍大叔,他們還是會利用穀歌搜索尋找工作,尋找不需要什麼技能的工作(jobs for people with few skills)。無意間,他們發現了一個在穀歌公司做實習生的機會,而且,優秀的實習生通過競爭考核可以留在公司,但隻有5%的人。

編劇以及其牽強的方式讓兩位大叔得到實現機會,除了這對兒老活寶,其他上百位實習生都是絕頂聰明的80、90後極客。兩代人組成了一個古怪的團隊,和其他團隊競爭。結果當然不出意料,兩個對信息技術一竅不通的大叔,憑借著自己獨有的本領,幫助團隊獲勝。其間笑料百出。

《實習大叔》可以看作是中年人的腦殘勵誌劇,“心若在夢就在,一切隻不過是從頭再來”,憑著豐富的生活閱曆,可以在頂級的高科技公司求得一席之地。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老員工的作用和潛力。

影片是主要圍繞著五項團隊競賽展開的,從尋找程序BUG、開發APP,到市場拓展,各個團隊競爭異常激烈。顯然,對計算機技術一竅不通的兩位大叔應該隻能幹瞪眼,但是,編劇努力要把他倆變成主角,這也確實勉為其難,所以有影迷吐槽編劇牽強幼稚。但編劇讓兩位大叔一次次展現能量,並最終帶領團隊獲勝,因為他們身上有這些極客沒有的本領——經驗和閱曆。

第一項挑戰是在兩百萬行代碼中找bug,兩個連c++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大叔不添亂就算幫忙了,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傻傻地問,代碼不是人寫的嗎?找他問問不就完了,然後真的就去隔壁的斯坦福大學找到人家,結果是被教訓了一頓。編劇在告訴觀眾,沒有新知識不可怕,有生活閱曆就有自己獨到的解決方法。於是,在最後一項挑戰中,大叔成為決定性的取勝力量,這次是市場營銷,說服比薩餅店老板做線上廣告。在人際溝通方麵,大叔戰勝了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