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們有閱曆無新知,極客們才華高情商嫩,但今天的職場,無疑是青年人的天下。現實生活中的大叔們,很少有比利和尼克這般幸運,無論是商場還是職場,他們都是絕對的弱勢群體,而新技術的發展,更加速了新舊淘汰進程。如何發揮大叔們的價值甚至讓他們煥發活力,如何實現新老員工融合,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問題。
幾年前,國內知名人力資源公司曾做過調查,對於老員工帶給企業的最大價值,人力資源經理和員工個人認同度最高的,首先是“有成熟的工作思路,對工作駕輕就熟”,其後是“了解公司架構與發展方向,容易開展工作”,第三位是,“經驗豐富,能指導和幫助新員工成長”。
而這三個選項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關鍵彙——經驗。對於工作,經驗是效率和保障;對於企業,經驗是無形的財富;對於新員工,經驗則是鮮活的教科書。豐富的工作經驗是一種稀缺資源。而經驗與熟悉的環境結合起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不可替代資源。
人力資源研究者還發現,老員工能在多個方麵做出相當貢獻,所以總體績效不會受到影響。老員工的工齡和職業優勢是成正比的,其對工作的熟練度強,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企業文化了解深,人脈廣,能協調周圍的人事關係,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隨著年齡增長,曠工、懶散、工作拖延、反工作行為以及工作場所惡搞行為都會減少。
盡管如此,由於競爭激烈、技術更新換代加速、年輕人成才效率提高等因素,職場的新舊交替速度前所未有,特別是在IT領域,80後的員工都已經顯露大叔狀。而在不少公司,領導層更多關注的是新一代的成長,導致員工邊緣化的年齡越來越提前,“大叔們”越來越年輕。
我所在的傳統新聞界,30歲的人就能做到首席記者、高級記者,35歲的人,如果進入不了編輯部管理層,就會變成尷尬的大叔。在這個競爭激烈、營收不佳的行業,也很少有工作機會可供大叔們發揮自己的經驗優勢。也有管理者認為,這些經驗,年輕人會迅速學會。
缺少大叔的公司,肯定是活力四射的公司,但公司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活力。把老員工的經驗與新員工的創新力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養大叔的公司是好公司。
影片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片段。導演肖恩·利維在拍攝的時候,拍了很多不同的片段,有無傷大雅的,有的是限製級的。在剪輯的時候,他既可以把這部電影剪輯成R級喜劇,也可以把片子剪輯成PG-13級電影。吸引人的這段,是兩位大叔帶著年輕的極客們到脫衣舞夜店去“體驗人生”。這個橋段,一方麵強調了代溝和隔閡的主題,另外也隱含了另一主題:現代年輕人生活太過虛擬化,對現實生活的接觸越來越少。影片通過兩位大叔的傳統溝通方式,強調網絡一代沉溺於虛擬世界,缺乏現實溝通。
影片最動人的一幕,是年輕人由大叔帶著從夜店嗨完了後,看黎明時分的金門大橋。雲霧中的美景,他們好像從未見過。這是現實中親眼看到的美景,不是從電腦和手機的屏幕上。本片最經典的台詞是一位極客說的:“再看10秒鍾。”
當然,這個橋段也引起非議,批評者說,這是在貶低和嘲弄IT精英,實際上他們才是最新潮的派對文化的引領者。
我想到了多年前的一次采訪,一家國內著名的軟件公司老總憂心忡忡地說,他手下的幾百名年輕的程序員知識結構都非常單一,本學科以外的知識非常貧乏,這是公司發展最大的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