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多女少”的性別結構使適齡男青年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而相應的適齡女青年則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因此,女方對男方的篩選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身高、相貌這些先天條件外,能力、收入、經濟基礎等後天條件也愈發苛刻。特別是在我國農村,農業生產主要依賴家庭勞動力,農村家庭對男孩偏好明顯。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這使許多男青年到了適婚年齡後找對象成為難題。因此,為了找到理想的伴侶,致使許多農村早婚現象日益凸顯。因為經濟貧困而娶不到媳婦的人大有人在,高價婚姻以及彩禮的飛速上漲成為擺在男方家庭麵前的難題。很多農村家庭因為高額彩禮而叫苦不迭,背上債務,甚至有些人為了彩禮不惜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原本甜蜜的婚姻染上血色。
(二)“彩禮”的作用被誇大
所謂社會結構是指社會體係各組成部分或諸要素之問比較持久、穩定的相互聯係模式[2]。在社會轉型期,隨著傳統鄉土社會結構的打破,人口在城鎮的大量流動,由於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增多、思想觀念的改變、締結婚約的規範作用越來越小,因此許多女性把“彩禮”作為“愛情保障金”,女方要求男方提供信用擔保,預防婚姻的兒戲化。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婦女地位尚未本質改善,大多數婦女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依靠丈夫維持家庭的日用開銷;及打工大潮的留守婦女,由於與丈夫長年分居,感情可能淡化,婚姻容易解體,而婚姻一旦解體,其自身生活將無法保障。因此她們為了預防婚姻出現破裂,通常認為婚前索要錢財的這種擔保很有必要,用這筆錢強化自身地位、鞏固物質保障。
(三)“職業媒婆”
媒婆越來越職業化,這成為高彩禮重要的幕後推手。他們以此為業,拉線保媒賺提成。一般村落中某個“職業媒婆”,春節期間開著小車四處為人說媒,一個多月就收入三四萬元。而現如今這個行當不成文的規定是,一樁婚事說成,媒人將從彩禮中提成10%作為“謝媒錢”。並且說媒期間產生的電話費、交通費還是男方家庭實報實銷。
恩格斯說過:“如果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隻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3]在我國農村,女方很看重男方的綜合條件,其擇偶方式也比較中庸。如果男方的綜合條件和同齡男性的平均條件相差不多,用平均彩禮就能成功提親。但當其條件明顯比平均條件差時,隻能高於平均彩禮提親,才有可能促成親事,差距越大,需要的彩禮越多。變相的高額彩禮不僅使古樸的婚俗變了形,更讓本應溫情脈脈的婚姻家庭關係變得功利十足、銅臭四溢。在大力倡導男女平等的今天,高額彩禮更使許多女性迷失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和自立意識,影響了和諧社會的構建。針對高額彩禮所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應取締變相婚禮,更新婚戀觀念,轉變婚姻價值觀,改變陳規陋習,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培林.我國人口結構出現某些比例失調[J].金融信息參考.2003,(7).
[2]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製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人口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