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金融行業人才供給調研分析(1 / 2)

高校金融行業人才供給調研分析

民生金融

作者:伏琳娜

【摘要】金融體係建設急需一大批綜合素質強、業務水平高的金融人才,但目前我們高校培養的理論型金融人才偏多,而金融行業急需的一線技術技能型操作人才偏少,金融行業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因此本文主要對我國高校的金融人才供給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 金融人才 供給

一、概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經濟體製改革地深入化,我國金融行業的國際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現代化的金融體係建設急需一大批綜合素質強、業務水平高的金融人才。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人才還不能滿足金融行業蓬勃發展的需要,高素質金融人才和應用技能型金融人才依然短缺,而普通金融人才則存在過剩的現象。分析我國現有金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製定相應的解決對策,是提高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競爭力的關鍵。

二、金融行業人才的供給現狀

通過對我國高校開設專業的調查發現,目前,經濟類本科院校、高等職業院校、部分綜合類高校和民辦院校,絕大多數都開設了金融專業及其相關專業。這些高等院校每年都將大量的金融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社會。與之相適應的是目前社會上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發展迅速,他們對金融人才尤其是一線金融服務人員的需求非常旺盛。

據調查,對於金融人才的培養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養對象:

(一)一線技術技能型金融人才

職業院校和應用技能型本科院校主要培養能夠滿足金融行業一線需要的客戶服務或實際操作的技術技能型金融人才。此類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主要是較低層次的金融人才,如若想成為高端金融人才還需要自身不斷地學習與提高。

(二)管理決策型金融人才

研究型或知識型大學主要培養金融理論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學識淵博、知識體係完整、創新與開拓意識強,能夠滿足金融行業管理層需要的高端金融人才。此類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注重相關學科的交叉互補,幫助學生建立係統的金融理論學習體係。

(三)理論研究型金融人才

知識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理論水平高、研究意識強、科研水平高,能夠滿足金融行業發展需要的高學曆、高層次的研究型金融人才。此類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金融理論、科研能力的培養,培養的主要是金融行業需要的高端複合型金融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理論型金融人才偏多,而金融行業急需的一線技術技能型操作人才偏少,金融行業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存在著很多“高能低用”的現象。這不僅僅是對金融人才的浪費,而且造成了金融行業人才的流動率極高,這些高素質金融人才不安於工作在金融行業一線,頻繁跳槽,不利於金融行業人才的縱向培養和梯隊建設。因此,金融特色鮮明的職業院校和應用技能型本科院校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加大對金融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此類金融專業學生的服務意識,避免造成高端金融人才的浪費。而研究型或知識型大學要注重專業的整合,限製綜合類大學金融專業的任意開設,逐步減少普通金融人才的工具。

三、金融行業人才供給統計

在進行金融行業人才供給的數量統計時,筆者認為在現行社會體製和教育製度下,人才供給的主要來源還是國內高等院校的應往屆畢業生,雖然也存在諸如海外留學生回國,軍隊轉業士兵或幹部就業等特殊情況的存在,一方麵由於其數量很小,另一方麵由於其就業於金融行業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在本次調研考慮範圍之內,我們僅以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作為統計的固定範圍。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全日製高等院校2246所,本科院校914所,其中經濟類院校59所,占6.46%;全國高職高專院校1332所,其中經濟類院校111所,占8.3%。經濟類高等院校的比例未超過10%,院校數量設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