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1 / 2)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民生金融

作者:王越

【摘要】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國家製定改革分配方案和金融政策的主要參考因素。本文通過對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改善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狀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居民金融資產 問題 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大部分家庭手裏有了點“閑錢”,如何讓“閑錢”不閑,是每個家庭關心的問題。而讓“閑錢”轉變為金融資產是國內外居民最為經常選擇的一種投資方式。從宏觀層麵來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狀況對於投資、消費、儲蓄、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以及金融政策的傳導影響十分重要,也成為各個國家製定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一、我國居民金融資產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類金融資產所占比重較小

2012年我國居民持有的保險準備金占居民家庭金融資產持有總量的11.3%,為52667億元。這一數字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盡管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保險準備金占整個金融資產的比重由2005年的8.8%上升到2012年的11.3%,和美國的28.1%的占比有較大的差距。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居民保險準備金都占到家庭居民金融資產的20%以上,例如2012年,歐盟占比是31.7%;日本占比是27.6%。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對各種保險產品的消費水平較低,我國的保險事業發展空間廣闊。

(二)儲蓄和現金占比過大

我國居民近八成家庭金融資產是“存折”。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居民的金融理財渠道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基金、保險、債券、股票、黃金、保險、期貨等理財方式沒有得到國人足夠的重視和青睞,大部分家庭的金融資產仍然是“存折”。2013年5月13日西南財經大學我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我國家庭金融資產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中,占比最高的是銀行存款,比例為57.75%;排在第二位的是現金,比例為17.93%;處於第三位的是股票,占比為15.45%;隨後依次是基金為4.09%;銀行理財產品占2.43%。其中銀行存款和現金占整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75.68%。

(三)投資類金融資產比重明顯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

2011年末,中美兩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分別為56.08萬億元人民幣和50.23萬億美元,以2011年末彙率計算,美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是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的5.6倍。從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看,2011年美國現金存款類、股票類、保險類金融資產、信貸市場工具類金融資產占比分別為17.2%、40.7%、27.1%和10.2%。中國現金存款類、股票類、保險類和信貸市場工具類金融資產占比分別為70.4%、11%、11.5%和7.2%。從結構看,我國居民的投資類金融資產比例還比較低,居民更傾向於風險較低收益較低的現金存款類資產。這表明一方麵金融市場創新進程尚在發育初期,工具和品種相對較少;另一方麵居民對金融工具投資的認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以增強居民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的能力。

(四)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率較低

一是占比最多的銀行存款和現金收益很低。銀行存款並非生息資本,不但不能讓資產增值,在通漲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會迅速貶值。所以銀行存款和現金占比很高的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資產的安全性雖然很高,但是收益性較差。二是占比第三的股票資產縮水嚴重。我國股票市場的係統性風險和市場波動不但遠遠高於股票市場成熟國家,而且也高於很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近年來,上市公司圈錢意圖明顯,投機之風盛行,投資者收益較低甚至虧損嚴重。

從綜合分析我國居民家庭資產結構來看,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大致呈現“金字塔”狀。“塔基”就是是銀行存款和保險產品,占40%~50%,“塔身”是債券和人民幣理財產品等收益較強的理財產品,占30%~40%;“塔尖”是基金、股票等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占20%~30%。因此,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無論是總量、結構還是收益等都存在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