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汙染轉嫁。20世紀後半葉,現代工業迅猛發展,人口急劇膨脹,人類向環境排放的汙染物大大超過了自然界的淨化能力,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環境危機,民眾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發達國家製定的環境標準越來越高,環境立法也日益完善,致使發達國家的高汙染企業在本國已經沒有立足之地,這些企事業開始把目標轉移到環境標準相對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汙染也隨之轉移而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環境汙染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投資轉移,二是通過貿易轉移。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標準不高,又熱衷於發展經濟,才致使發達國家的這一類高汙染企業紛紛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雖然高汙染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是同時也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汙染。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也得到了大量外資的青睞,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很多在發達國家已經淘汰的或者即將被淘汰的對環境有害的技術、工藝、設備,這些也是我國環境持續快速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發達國家有關危險廢物處置的環保法規和標準相對較為嚴格,廢物的處理費用昂貴,向環境標準較低、危險廢物處置費用低下的發展中國家出口廢物,已經同轉移汙染工業一起在事實上成為發達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環境資源的主要手段。雖然有一係列國際條約的約束,中國也越來越重視危險廢物的轉移,但是由於中國的環境標準依然比較低,環保意識比較差,依然有大量的廢棄物以貿易的形式從發達國家轉移到我國。中國進口廢棄物不但數量巨大,而且增速驚人,主要是廣東沿海的一些鄉鎮企業,進口了像舊汽車蓄電池、有色金屬廢渣等有毒廢棄物作為原材料進行再生產,這些有毒廢棄物的再生產過程對當地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汙染。因此,沿海地區是危險廢物的主要進口地和使用地,也是汙染的重災區。這些情況嚴重破壞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危害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製止。中國也可以利用綠色貿易壁壘,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製定比較高的環境標準,將這些汙染拒之國門之外。
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綠色貿易對企業的生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不僅要求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最小程度的汙染環境,而且要求產品也是綠色環保產品,對於產品的包裝和運輸,同樣要求是綠色無汙染。我國企業一直環保意識比較弱,忽略對環境的關注和合理利用。受到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製約,我國企業的出口受到了打擊,一些產品的出口銳減。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出口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國際市場上能夠占有一席之地,我國的出口企業勢必會積極的進行技術革新和綠色生產。而技術革新和綠色生產會降低我國出口工業品的能源消耗,合理配置、利用環境資源,使出口產品的結構由資源、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隨著綠色浪潮的到來,世界環保產業市場在不斷快速增長,同時,綠色產品市場也在迅速崛起,綠色消費觀念在很多國家深入人心,綠色市場前景廣闊。我國的一些企業也抓住了這一契機,從傳統產業轉向了綠色產品行業,注重綠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我國的環保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我國的綠色冰箱、微波爐的生產廠家已經超過了30家,其他的諸如食品、裝飾材料、洗滌用品行業的綠色產品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市場呈蓬勃發展之勢。但是我國的綠色產品還處於“初級”階段,其典型特點是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居多,規模小、技術薄、生產率低下等等,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綠色產品國際貿易額還不足世界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一,這說明了我國綠色產品的國際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綠色生產理念,提高我國企業的綠色生產技術,以發達國家的環保法規和環保措施作為方向,在國際環保市場上是能找到適當的市場空間,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
所以,在應對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過程中,我們要正麵看待綠色貿易壁壘,認真研究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政策,以從中學習到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提高我國的環境標準,完善我國的環境法律體係,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製,給出口企業提供及時的信息,同時還要加強企業的環保認證,進行綠色貿易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借助綠色貿易壁壘的契機,積極推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責編 /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