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原因看,馬克思關於級差地租的理論,揭示了好地與差地的收益以及地租的差異。城鄉居民的自然環境是製約其收入和生活狀況的重要因素。
從區域經濟的發展來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一個基本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因國家實行的重點是優先發展東部地區,因此,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收入差距明顯拉大,貧富差距也很快形成。
從家庭結構來看,單親家庭或者勞動力缺乏,也就是存在老弱病殘的家庭,收入明顯偏低,最終形成貧困家庭。政府相關政策又不健全,這類的家庭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從國家的社會保障製度來看,我國的社會保障製度的相對不足、不夠全麵,尤其對農村的覆蓋沒有全麵涉及,也會加劇貧困的程度。
從收入分配來看,我國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但是不同的行業,收入差距很大。
通過以上基於曆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目前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如果一國的商品生產和服務提供增加了,同時平均收入增加,不管在什麼意義上,該國都達到了經濟增長。而發展的含義則更加廣泛,不僅是指經濟的發展,還包括人的發展,涉及衛生、教育、文化、人類其他福利的改進。我國經濟30多年來的高速增長確實帶來了絕對意義收入增長、生活質量的提高、貧困人口數量的大幅減少、綜合國力極大的增強;然而,由於曆史原因,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家庭及個人的原因、對社會公平與保障的長期重視不夠等原因,造成全麵、可持續發展的不足。
我國貧困現狀的表現與普遍特征。我國貧困現狀的總體表現為:城鄉二元體製結構與城市內部二元經濟結構的並存。其具體表現為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遠遠高於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也遠高於農村,而農村“三農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內部在分配不均的狀況下產生新的社會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
當前中國農村貧困的現狀與主要特征:一是農民階層絕對收入增加,但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在國家推行的扶貧戰略的推動下,改變了中國農村存在多年的一窮二白的麵貌,就連世界銀行的分析報告也認為中國目前已基本消滅了“無法滿足最基本的衣食需求的極度貧困”。但根據官方的貧困線的統計,我國仍有約4千萬人口生活在貧線以下的絕對貧困。
二是持久性的貧困大為減少,但返貧困現象時有發生。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推行多年的扶貧政策已初見成效,貧困人口大為減少,持久性的貧困已大為減少。但由於我國農村經濟非常脆弱,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農村人口抗風險能力差,一場天災人禍、投資失誤都足以導致脫貧人口迅速返貧;農村人口因病返貧、因老返貧的現象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上升到足以影響社會安寧的重大問題,這種貧困被稱為暫時性貧困。可以說暫時性的貧困問題在當下已經變為比持久性貧困更為突出和難以解決的問題。
三是由於貧困人口分散,有針對性的對口扶貧難度更大。西部地區集中了全國66.31%的貧困人口,相對於東部的5.86%、中部的24.70%、東北的3.15%,不僅扶貧攻堅的工程量巨大,還要麵對西部地區地域遼闊、貧困人口極為分散的難題,很難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扶貧措施;再而,還要麵對一部分脫貧而又因為種種原因返貧的人群,瞄準扶貧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四是農村貧困人口的貧困逐步遷移到城市,造成新的貧困。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農民工”開始離開人多地少的農村,我國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於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由於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狀況並未得到有效的解決,進城的農民工受到戶籍製度的限製,很難享受原本就不富足的城市教育、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而且,由於農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培訓不足、收入在城市相對處於低收入群體。於是,這部分人大多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世界銀行(2009)估計有大約1.5億農村流動人口(居住在戶籍所在地之外達6個月以上)轉移到城市,2003年外出務工6個月以上的農民工收入貧困人口占總貧困人口的9.2%,消費貧困人口占總貧困人口的11.7%,而且,這一狀況至今仍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我國當前城市貧困的現狀與特征主要體現為:一是相對貧困大於絕對貧困。城市人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普遍步入小康,基本生活沒有保障、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絕對貧困人群基本消失;但隨著城市本身貧富差距的加大,農村人口的大量湧入,使得收入少於社會成員平均收入1/3的相對貧困人群不斷增加。城市相對貧困人群與絕對貧困人群的區別在於,絕對貧困是在世界銀行的貧困線以下的,而相對貧困是指在解決溫飽問題後,收入低於社會成員平均水平一定比例的,其原因可以理解為,相對貧困人群的收入僅限於滿足解決基本生存問題,而無力支撐教育、文化、精神等社會需求的一種匱乏。
二是城市貧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相對於東部沿海和華中發達地區,西部省份、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城市人口的貧困發生率明顯較高,主要是西部、東北部的整體經濟遠遠落後於東部沿海城市。高洪深(2013)認為,我國在形成的23個城市群中,按《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的標準未達標的8個城市群全部處於該區域,分別是:南北欽防、晉中、銀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蘭白西、黔中、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