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附錄4:簡單說“公關”(1)(3 / 3)

最壞的狀況莫如核電廠蓋不下去,國家電力不夠,地方無法繁榮,企業有斷電之虞,民眾也受限電之苦。這樣下去倒黴的是核電廠、企業、地方與社會,典型的雙輸或多輸。如果一方願購先進設備做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不辭辛苦把技術上種種危險及防護措施解釋給地方父老聽,並誠心造福地方,另一方則提出顧慮,要求釋疑,雙方本著地方能發展,就業有著落,安全有保障,居住環境又不致被破壞的共識,破除成見,充分溝通,必能獲得雙贏。可見雙向應該是雙方的,如果有任何一方不理性,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互惠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它會指導行為,使行事不致偏頗,並且永遠做雙贏的事,自私的人永不可能是好公關。

雖然公共關係在精神上、做法上是這樣的崇高,但是大部分的人卻犯了近視的毛病,隻看到公關急功近利的一麵,一味追求宣傳上快速的回報、曝光的多寡及造勢的成功,而枉顧公關積漸為雄的本質,以致把公關做小、做臭,實在違背了公共關係的本意。

良心行銷順勢而為

有人說,所謂公共關係,就是一種“讓第三者幫自己說話的技巧”,這個說法不錯,因為讓第三者,如媒體,幫自己說話,殊屬不易,需要運作。還有人說公關就是“免費”廣告——搞點噱頭,製造“假事件”,然後獲得媒體報道,起到廣告的效果。相形之下,廣告貴又不見得有效,而公關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一旦被報道,就多了層“第三者的背書”,使產品或企業更具說服力、公信力,因而備受消費者青睞。事實上,有不少老板就是衝著這一點而聘用公關公司的,因此對於上報、上電視與否十分在乎,有時甚且以報紙報道的總字數或總平方公分數,來衡量公關的表現是否稱職。

實際的情形是,如果隻重噱頭而枉顧公益,不僅有違公共關係“贏取善意”的本質,而且有可能敗壞社會風氣,因此,把公關比為免費廣告,是一種非常淺顯的說法。並非所有的“假事件”都是公關活動,有些充其量隻是一種行銷活動,例如接吻大賽,於公於私,好處在哪裏?公關是一種“良心行銷”,叫企業必先愛人,而後人恒愛之,而企業表現愛人的方法很多,噱頭絕不是其一。

公關固然追逐媒體,但若一切隻求上媒體,就會把公關簡化為播弄媒體的伎倆,成了媒體中介。如此一來,公關人整日隻和記者周旋,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瑣事及人際關係上,與管理的理想漸行漸遠。精力不花在經營“雙贏”策略,卻一味經營“單贏”文宣的結果,公關人員絞盡腦汁追求點子和造勢以求曝光,結果“群眾”關係變成“人際”關係,記者淪為公關的附庸,媒體則成為企業的傳聲筒,閱聽人更成為文宣的靶子。雙向溝通又退化回單向溝通,看報紙、看電視不再是看新聞,而是接收流行資訊或包裝成新聞的廣告,類此都是“泛公關”一大弊病。

公共關係重“勢”,忌諱逆勢操作,強調順勢而為,所以公關人應知識豐富,文筆流暢,觸感敏銳,了然社會脈動,鎖定時代潮流,有時也不妨製造點趨勢,隻要於組織有益,於社會有益的事,盡可放手去做。公共關係有廣義和狹義之別(所謂大公關與小公關),所謂廣義,有別於公關精義(小公關),包含所有帶行銷意味的手法與行為,連廣告,也是禦用工具之一。下麵就把公關和廣告、企管與行銷重疊的部分,與差別的地方,以及整合行銷傳播和品牌傳播等和公關有密切關係的概念,做一簡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