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轉型時期的溝通(2 / 2)

權變原則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根據部屬的需求和期望,采取最有效的激勵手段。部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得知?靠的就是溝通,一次聚會、一次閑聊、一次共同出差,都是最好的溝通時機,暢談理想人生,暢談家庭生活,暢談愛情婚姻,暢談公司發展,從談話中了解部屬的所需所求。有的部屬非常看重理想的實現,職位對他來說更為重要,有的部屬非常看重工資報酬,相應地,主管應更多地以職位升遷作為激勵前者的因素,同時以更多的獎金激勵後者的幹勁和創造力。對員工的激勵也可同時在溝通中實現,對非常重視職位的部屬,可以告訴他公司裏有誰因為工作出色很快被提升了職位,公司裏對優秀人才的珍惜和重用原則等等;對看重工資報酬的部屬,可以“秘密地”告訴他獎金的發放原則和他已經獲得的高報酬,鼓勵他努力工作,再創佳績,獲得更高的獎賞;對體驗工作樂趣的部屬,可以跟他暢談工作中的趣人趣事和工作的快樂與輕鬆;對新來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在暢談豐富的校園生活之餘告訴他應給別人一個好印象,應該注重知識才幹的發揮和經驗的增長,不應該計較太多的利益等等。

在中國的企業和組織中,常有拉幫結派的現象,也即非正式群體現象,盡管其中的宗派現象不很明顯,或者其反麵作用不顯著,但要想成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正確處理和對待宗派現象是必須的。充分地溝通是應付這一棘手問題的良好途徑,認清雙方造成隔閡的原因所在,恰如其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利用適當的機會,逐步化解和消除雙方的誤解和疑慮。如果任憑宗派現象的自由發展,隨著雙方甚至多方之間相互成見的加深,管理工作將會出現嚴重的障礙,如跨派係的部屬之間不願意合作共處,部屬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派別內的權威人物威脅管理者的地位等。管理者在極力消除非正式群體的反麵影響時,應當避免成為“兩麵三刀”的中間人物,否則結果可能是受雙方的排擠,一旦如此,溝通更顯得重要。無論如何,管理者不應該成為雙方“不受歡迎的人”。加強與非正式群體各方的溝通和交流,並采取措施緩和相互之間的矛盾,是保證企業管理中和諧目標的重要一環。

中國人的典型性格之一是社會化傾向明顯,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再加上中國人的缺點“窩裏鬥”,從而在企業中一方麵不敢太落後,另一方麵也不敢太超前。前者當然有利於企業的管理工作,但後者卻有礙於個人積極性的發揮,“槍打出頭鳥”使有才能的人不敢顯示出自己的才能,否則會被其他人所孤立。企業管理者應該與“懷才不遇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他的真實才能,幫助他樹立勇往直前的信心,或者給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充分地溝通可以更好地應付企業組織中非正式群體現象,也有利於挖掘員工的個人潛力、鼓勵員工積極性的發揮。對企業中能力較差的員工,企業管理者應在溝通中幫助他找出差距,樹立追趕的信心,而不應該聽之任之、舍棄不管。有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潛力發揮不到人實有潛力的30%,對員工的鼓勵和幫助,給予員工希望和寄托,能促進員工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工作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員工的工作耐性和吃苦精神,從而使員工能夠敢於吃苦挑重擔,為企業作出最大的貢獻。

溝通工作是企業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與部屬之間的良好溝通,一方麵可以學習到他的優點和長處,另一方麵也可以從部屬的期望中看到自己應努力的方向。每一個人對自己心目中的“好”領導都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是辦事穩妥,或者是雷厲風行,或者是仁慈寬厚,期望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溝通工作變得更有意義。隻有借助於良好的上下級溝通關係,企業管理者才會不斷地汲取員工所給予的精神力量,努力把自己修煉成一名受員工愛戴、辦事有效率的成功管理者。不理解員工的所思所想,不向員工澄清相互間的誤解,不去學習員工身上所表現出的優秀品質,做一名稱職的企業主管是不可能的。企業主管應該把溝通過程看成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種向部屬學習、討教的過程。向部屬學習優良的管理方法和技巧,“不恥下問”的誠懇態度會受到員工的尊敬和愛護,與員工之間也就更容易建立一種坦誠、真實、友好的朋友關係和合作夥伴關係。